關于科學教案模板合集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方式。
2.愿意積極參與活動,初步學習看圖表述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3.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9。
活動過程:
1用游戲與談話結合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1) 游戲——找朋友。幼兒隨著《找朋友》的音樂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教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歡他嗎?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訴他你喜歡他?(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表達自己對朋友的喜愛。)
2) 教師:爸爸媽媽都是怎么喜歡我們的呢?
(3)教師:無論好朋友還是爸爸媽媽都很喜歡我們,對我們喜歡的方法也不一樣。其實小動物們也有表達自己喜歡的的方法。
2逐一出示圖片并引導幼兒看圖,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不同方式。
。1)教師:這是誰?小企鵝在哪里?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教師:這是誰?你找到小袋鼠了嗎?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媽媽的袋袋里會怎么樣?
3)教師:螞蟻寶寶住在哪里?它們的洞穴是誰挖的呢?
4)教師:這只狗媽媽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寶寶嗎?狗寶寶在吃奶時,表情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在做這個表情時心里怎樣啊?
3游戲:愛的密碼
教師彈奏《找朋友》的音樂,并改編歌詞。幼兒根據(jù)歌詞里說的動物名稱,找到朋友,表達出喜愛的動作。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科學小實驗的辦法發(fā)展幼兒的探索精神,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活動濃厚的興趣。
2.通過幼兒親自的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淀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間簡單變化。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試管、燒杯、滴管和噴霧器。
2.桌上準備淀粉、碘水和石灰水,試管架和抹布等,幼兒已經(jīng)有做各種小實驗的簡單經(jīng)驗。
3.貼在墻上的白紙兩條,上面已經(jīng)有淀粉畫。
活動過程
一、教師簡單交代,引出主題:做小實驗。
1.出示聰明豆玩具,激發(fā)幼兒興趣。
2.師:聰明豆知道許多科學知識,最喜歡和大家一起做科學實驗?,今天又為大家準備了什么?我們可以用這些器具干什么?
3.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多講、互講,小聲議論。
二、通過淀粉和碘水混合的試驗,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變化。
1.師:聰明豆給小朋友帶來兩瓶神奇的水,它是什么顏色?猜猜它可能什么?
2.請小朋友討論,如果將這兩種液體混合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3.教師提操作前要求:玻璃制品輕拿輕放;按標簽放滴管。
4.幼兒操作,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神奇變化。
5.教師提問:實驗有沒有變化?是什么樣的變化?怎樣變的?
教師小結:原來的黃色液體(碘)和白色液體(淀粉)通過混合后,顏色變成了藍紫色。這兩種神奇的液體分別是碘和淀粉。
三、通過提供的第三種液體,使幼兒繼續(xù)感知神奇的化學反應。
1.師:剛才的實驗有趣嗎?你們還想做實驗嗎?聰明豆又帶來一瓶更加神奇的水,它有顏色嗎?和前兩瓶一樣嗎?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呢?
2.請幼兒繼續(xù)討論,如果將第三瓶液體滴入剛才的試管中會怎樣。
3.幼兒親自試一試,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變化。
4.教師提問:發(fā)生變化了嗎?是什么樣的變化?怎樣變化的?
教師小結:這瓶液體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剛才的藍紫色液體中,卻將顏色一下子變沒啦!這是產生了化學反應。
四、做游戲:尋找聰明豆的禮物。
1.出示周圍墻上的淀粉畫,教師介紹,禮物是用淀粉畫在紙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見。
2.啟發(fā)幼兒:紙上有什么?看得見嗎?聰明豆將禮物藏哪啦?怎么辦?
3.引導幼兒用灌有碘水的噴霧器向周圍墻上的淀粉畫噴射,使幼兒驚奇的發(fā)現(xiàn)紙上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畫的禮物。
4.可以請幼兒再想一想消除畫面的辦法。用有石灰水的噴霧器噴射。
師:今天的游戲有趣嗎?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秘密,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還有好多有趣的變化,以后我們一起再玩。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對于托班的幼兒來說,認識各種各樣的顏色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我設計在這節(jié)課時,想到了,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小朋友體驗游戲的樂趣,并且從游戲這種邊玩邊學的過程中認識了紅色和綠色。
活動目標:
1、認識紅色、綠色。
2、能在活動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入,形式引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好玩的海洋球1、教師出示一個袋子,請幼兒摸球,當摸到第一個紅球的時候認識紅色。當摸到第二個紅球的時候,教師放慢語速讓幼兒加深印象認識紅色。當摸到第三個球的時候,讓幼兒面對其他小朋友說出自己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球(認識綠色球的方法和紅色的方法一樣)二、游戲:送球寶寶回家?guī)煟骸靶∨笥延屑覇?我們的球寶寶也有家!背鍪痉孔印
師:“這是什么?是什么顏色的房子?”告訴幼兒紅色房子是紅球寶寶的家,綠色房子是綠球寶寶的家,我們一起送球寶寶回家吧""師:紅房子是誰的家?綠房子是誰的家?
三、尋找相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1、游戲“小圓寶寶找媽媽”。
先請幼兒說說身上小圓的顏色,然后根據(jù)教師出示的大圓顏色按照教師口令玩游戲。
師:現(xiàn)在老師請小朋友們和顏色寶寶一起來做個游戲師:小朋友們看看自已身上是什么顏色的小圓寶寶。
師:老師拿出紅顏色的寶寶說:“紅顏色小圓寶寶學小兔跳到媽媽身邊”, 老師拿出綠顏色的寶寶說:“綠顏色寶寶學小鳥飛到媽媽身邊”小朋友們記住了嗎?記住了我們就開始啦。
四、聽音樂,和瓶子寶寶跳舞師:小朋友手上拿的瓶子,搖一搖,它就會變顏色哦!
師:我們和瓶子寶寶一起跳舞吧!
五、活動延伸小朋友我們教室里面也有許多的紅色和綠色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2、喜歡參加科學探究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已經(jīng)認識一些動物。
活動重點:
了解常見動物各種保護自己的辦法。
活動難點:
能圍繞主題進行討論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過程:
1、動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駱駝、北極熊,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與花叢、青草、沙漠、雪地、顏色相近,能保護自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
出示烏龜、刺猬、魚、鳥的圖片,討論。
----“為什么它們穿不同顏色的衣裳?”(用硬殼、刺、鱗保護自己,羽毛軟、暖、輕。)
2、動物的防身術:
出示貓的圖片。
----“貓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還有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貓一樣的?”
出示牛的圖片。
----“牛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哪些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是和牛一樣?”
出示蜜蜂圖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遷移聯(lián)想:
鼓勵幼兒觀察與發(fā)現(xiàn)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會根據(jù)線索從起點走到終點
重點難點:
按著路線撿香蕉走到終點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玩過簡單的走迷宮游戲
物質準備:教學大書,認知游戲《小猴收香蕉》,寶寶用手,彩色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教學大書,請寶寶觀察畫面,引導寶寶說說畫面上有什么。
--可用手依次指著路上的香蕉,幫助寶寶感知香蕉擺成的路線。
--提醒寶寶不要去撿蘋果。
二、引導寶寶在寶寶用書上幫助小猴子將路上的香蕉都撿起來。
--如寶寶用手去撿蘋果,可提示小猴只撿香蕉。
--如寶寶要撿蘋果,可讓他按蘋果的路線走走,看看能否走得通。
--提醒寶寶要在路線依次撿香蕉,不要隨意跳到別的路上去。
三、可讓寶寶拿出筆,將撿到的香蕉一個一個連起來。
科學教案 篇6
認識鞋的正反
活動目的:
1、分清鞋的正反,學習區(qū)分鞋的正反的方法。
2、提高觀察能力、辨別力。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紙制鞋樣每人一雙,貼絨板,大的一樣的鞋子兩雙,大鞋樣一雙貼有笑和哭的表情。
2、“找朋友”的音樂磁帶一盤,另“開汽車”和“哭”“笑”的音樂磁帶。
3、創(chuàng)設鞋阿姨的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接鞋阿姨的電話:喂!是鞋阿姨啊,什么事。颗,好的!皠偛判⒁檀螂娫拋,讓我們去參觀,高興嗎?”“呀鞋阿姨家的鞋可真多,
出示一雙放反的鞋樣。(哭聲)
教師問:“鞋娃娃,你為什么哭呀?”
鞋娃娃:“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難受了。”
教師:“誰來幫助鞋娃娃?”教師請一個幼兒把鞋正過來。
鞋娃娃:“現(xiàn)在舒服多了,你們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謝謝你們!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辨別鞋的正反。
出示兩雙鞋樣(一正一反)。“仔細看看,這兩雙鞋子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然后請個別幼兒講述,及時表揚能認真觀察的小朋友。
教師總結:穿對的鞋子就像兩個好朋友頭碰頭,中間有個小窩窩,就像兩個好朋友張著嘴笑。如果頭和頭不在一起,那就是在生氣,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說明鞋子穿反了。有了這個方法,我們就能分清楚鞋子的正反了。
三、通過做游戲,反復操作,分清鞋的正反,并學會穿對鞋。
1、“送鞋娃娃回家”
游戲方法:將小鞋樣(幼兒每人一雙)擺在教室四周。
教師:“看!鞋阿姨家還有很多鞋娃娃沒有找到好朋友呢,請小朋友來幫助它們找到好朋友,再送它回家,好嗎?”“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幫鞋娃娃找到朋友呢?”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小結,然后幼兒去幫鞋娃娃找朋友
幼兒每人拿一雙鞋樣貼到貼絨板上,然后集體評價,看看誰找錯了,為什么,應該怎么放?”重點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鞋子的?
3、“找朋友”
游戲方法:教師和幼兒將鞋子脫下放在椅子下面,一起聽音樂做找朋友的游戲。音樂結束,幼兒快速找自己的鞋子穿好。
要求:鞋子要穿對,教師檢查。
四、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鞋子的興趣。
“鞋阿姨今天真高興,因為小朋友幫了她很多忙。她家的鞋娃娃多么?其實啊以后做成了鞋子就更好看了,那么那些鞋子會用什么材料來做呢,小朋友先回家去看看自己家的鞋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下次我們再去鞋阿姨家做客、交流好嗎?”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自己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數(shù)據(jù);能選這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
2、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交流;珍愛生命;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關注個人保健。
【教學準備】
準備自己不同年齡段的照片
課前觀察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征,并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
在進行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提出問題——人的身體從小到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小到大身體、心理、語言行為等方面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2、猜想假設
學生根據(jù)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制定方案
分小組制定探究方案
4、實施探究
A、探究人的一生身體發(fā)展變化特征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搜集了一些“人從小到大身體發(fā)展變化”的資料,有的同學還準備了上學以來的體檢表。下面請你們小組內交流搜集的資料,看看能從資料中發(fā)現(xiàn)什么。
。2)學生小組交流合作,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3)除了身高和體重有變化之外,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其他方面的變化嗎?
美麗青春痘、說話的聲音變粗、喉結突出……
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人的身體的變化得特點。那么你認為人從小到老身體變化最明顯的階段有哪些?
人出生后,身體逐漸長大,直到長成健壯的成年人,然后人的身體又會逐漸的衰老,直到死亡。這是一個客觀規(guī)律。一般來說,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發(fā)育期(從出生到20歲)、成熟期(20道40歲)、漸衰期(40到60歲)和衰老期(60歲以后)等4個發(fā)展階段。生長、發(fā)育、衰老和死亡是人必然經(jīng)歷的過程.
人的身體特征發(fā)育比較緩慢,相鄰的兩個階段身體特征沒有明顯的界限。人的各個發(fā)展階段時間比較長短因人而異。
B、探究青春期身體變化特征
同學們已經(jīng)查閱了自己的體檢表,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你感覺到什么?如果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制成表格或圖形,研究起來就會更明顯。你想用怎樣的方式研究呢?(統(tǒng)計表、條形碼統(tǒng)計圖生、折線圖)
請同學們先繪制圖表,然后再觀察圖表,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請寫在下面:
(1)圖表
。2)發(fā)現(xiàn)
青少年在10~20歲時,身高體重增長較快,這個階段稱為青春期。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因人而異,一般女孩比男孩早兩年。青春期是由兒童發(fā)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人的身高、體重、胸圍、肺活量等都增長的很快,而且還有人會長出青春痘,男同學長喉結、長胡子等特征。
C、青春期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fā)展變化最快的時期,關系到以后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為了給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礎,我們在青春期應該注意什么?(加強鍛煉、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心理咨詢)寫出日常生活中你的做法:
5、展示交流
展示探究結果,全班交流。
6、拓展創(chuàng)新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xù)收集資料,了解不同國家和不同種族的人的外形特征?梢詫懗鲅芯繄蟾嬖谌嘟涣鳎部梢猿鲆黄趯n}研究。
7、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了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點,注重個人保健。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描述滑輪構造上的特點;
會做滑輪的實驗,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輪的結構特征及分類;
知道兩種滑輪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數(shù)據(jù)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演示器材:兩種滑輪裝置、滑輪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或課件、有關電梯的資料等。
分組實驗材料:各種各樣的滑輪、鐵架臺、彈簧秤、繩子、曲別針、重物、實驗記錄表等。
2、學生準備:每組準備牢固的繩子5米左右和兩根結實的木棍。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新課,觀察滑輪。
1、談話:每天早晨,我們學校都要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你知道國旗是怎么樣升到旗桿上去的嗎?
2、講述:你有沒有注意到旗桿頂上有一個小小的裝置?——那就是滑輪(板書:滑輪)。
3、提問:滑輪是一種怎么樣的裝置呢?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滑輪,讓學生觀察,尋找結構上的特點。
4、交流討論:
滑輪形狀——像輪子,輪子上有槽。輪子可以在軸心上轉動。輪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鉤子。
5、小結:滑輪是用來提升物體的一種簡單裝置。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繞了根繩子的邊上有槽的輪子。它可以圍繞中心的軸轉動。
6、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
教師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輪的圖片或生活場景。
7、使用滑輪有什么好處?滑輪到底有什么作用?讓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了解滑輪的分類及作用。
1、出示兩種滑輪裝置,教師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問:在用滑輪提升重物時,兩個滑輪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們分別是什么滑輪呢?
2、閱讀教材第6頁上半部分的內容,了解兩類滑輪的名稱和結構:定滑輪和動滑輪。
(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隨著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3、我們通過滑輪提升物體的過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提出假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書寫部分假設。
4、分組實踐活動:
⑴各個小組根據(jù)提供的滑輪、重物等分別做成定滑輪和動滑輪。
、茖嵺`操作,研究兩種滑輪在提升重物時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輪的作用”實驗方案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研究定滑輪的作用
實驗器材:定滑輪(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細繩、鉤碼、鐵架臺、彈簧秤、直尺、筆和記錄紙。
預測:可以省力。
實驗過程:
1、將滑輪固定懸掛在鐵架臺上,將細繩穿過滑輪。用兩個鉤碼懸吊在細繩的一端,而另一端鉤上彈簧秤。
2、記錄鉤碼的質量和彈簧秤拉力的讀數(shù),記錄在表格內。測量鉤碼提升的距離和彈簧秤下拉的距離并記錄下來。
鉤碼的質量 牛頓 鉤碼提升距離 厘米
彈簧秤的拉力 牛頓 彈簧秤下拉距離 厘米
結論 結論
實驗結論:
5、交流實驗現(xiàn)象,匯報實驗收獲。
6、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什么作用?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定滑輪 動滑輪
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7、為什么兩種滑輪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桿和平衡原理來分析一下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屬于什么杠桿類型嗎?解釋一下為什么使用定滑輪不能夠省力,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
8、講述:定滑輪和動滑輪各有優(yōu)點,也各有缺點,實際上單獨使用很少,應用的時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變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揚長避短,這樣就組成滑輪組。(出示使用滑輪組的場景)預測一下:滑輪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戲體驗,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布置游戲活動:
⑴游戲工具:兩根結實的木棍、8米長的繩子
、朴螒蚰康模和ㄟ^活動和游戲讓學生體驗滑輪組的力量,了解滑輪組的連接方式。
、怯螒蛉藬(shù):3—4人組成一組,共同進行活動。
、扔螒蚍绞剑
A、將繩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將這根繩子繞過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繞過第二根木棍。
B、請兩位同學站在距離一米遠的地方站穩(wěn),并握緊木棍。
C、第三位同學小心地拉動繩子的另一端。
觀察并體驗:結果怎么樣?
2、組織討論:
、女斈憷瓌永K子時,其他兩位同學能夠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動嗎?
⑵如果把繩子再繞木棍一圈,結果會怎么樣?再繞一圈呢?
⑶繩子纏繞繞的圈數(shù)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關系嗎?
3、拓展研究活動:
組裝滑輪組,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圍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輪?他們分別發(fā)揮著什么作用?
四、課外拓展研究。
1、課外探究:升降電梯的秘密。
2、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滑輪裝置。
科學教案 篇9
一、課題:藝術與科學
二、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十六冊第一課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學生分析:
藝術與科學的關系,科學發(fā)現(xiàn)、科技進步對藝術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藝術想象審美追求對科學技術發(fā)展和設計所產生的影響等問題,在學生深入理解藝術與科學關系的基礎上,才能對藝術與科學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把握,才能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
通過例子分析生活中的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思考、如何將已有的科學體系,進行整合以及怎么看待和處理不同學科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等問題。
五、教材分析:
人們經(jīng)常把科學與藝術比作一棵文化之樹上結出的兩只碩果、但它們卻是同源、異質而又互動的。科學技術發(fā)達的時期也產生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兩者共存共榮。
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我們很少把美術教育和其他相關的學科,尤其是和科學技術進行聯(lián)系。但在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為教育目標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關注各門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重視藝術與科學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嶄新而廣闊的學習和探究空間。
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能夠聯(lián)系生活,了解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對人類生活的促進作用,認識到現(xiàn)代科技對藝術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2、過程與方法: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生活中各種物品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藝術的性質。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了解設計對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增強學習科學的熱情和對藝術的熱愛,了解著名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工作經(jīng)歷,認識到將藝術和科學進行有機結合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
七、教學重點:
藝術與科學的相互關系;分析藝術與科學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設計中體現(xiàn)的。
八、教學難點:
藝術對科學的促進作用。
九、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物品和圖片。
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jù)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qū)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
。2)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ǘ┳灾鲗W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jù)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瘜W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fā)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現(xiàn)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梢詮娜彳洷、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yōu)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ㄈ┱n后作業(yè);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fā)展史。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 講科學用科學教案09-26
春天科學教案03-09
科學教案:蝸牛09-11
走進科學教案12-08
科學教案范文04-06
有關科學教案06-12
關于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種子》科學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