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歸有光
杏花書屋,余友周孺允所構讀書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巖公為御史,謫沅、湘時,嘗夢居一室,室旁杏花爛漫,諸子讀書其間,聲瑯然出戶外。嘉靖初,起官陟憲使,乃從故居遷縣之東門,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謂孺允曰“他日當建一室,名之為杏花書屋,以志吾夢”云。
公后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歸而沒于金陵。孺允兄弟數(shù)見侵侮,不免有風雨飄搖之患。如是數(shù)年,始獲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園中構屋五楹,貯書萬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周環(huán)藝以花果竹木,方春時,杏花粲發(fā),恍如公昔年夢中矣。而回思公洞庭木葉、芳洲杜若之間,可謂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進士科,士方登第時,則長安杏花盛開,故杏園之宴,以為盛事。今世試進士,亦當杏花時,而士之得第,多以夢見此花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榮名者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間關嶺海十余年,所謂鐵石心腸,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蓋古昔君子,愛其國家,不獨盡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猶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無窮也。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歿,曾幾何時,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雖蠖屈于時,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諸孫皆秀發(fā),可以知《詩》《書》之澤也!对姟吩唬骸白越褚允,歲其有,君子有谷,貽孫子。于胥樂兮!”吾于周氏見之矣!
14.下列對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原創(chuàng)】
A.以志吾夢 記;記錄。
B.周環(huán)藝以花果竹木 種植。
C.而諸孫皆秀發(fā) 俊秀
D.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間 懸掛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力等級]:B
[難度系數(shù)]:0.69
15.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原創(chuàng)】
A. 因于園中構屋五楹 相如因持壁卻立
B.而士之得第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哉
C.夫公之所以為心者如此 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D.而人方望其大用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能力等級]:B
[難度系數(shù)]:0.69
16.下列關于本文內(nèi)容和結(jié)構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改編】
A.本文一、二段先敘述杏花書屋的建造由來,再敘述書屋主人周孺允的仕宦經(jīng)歷,并描寫書屋建造情況和環(huán)境景物,然后抒發(fā)作者“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的感慨。
B.第三段由杏花書屋的名字聯(lián)想到唐代進士及第之后的杏園之宴的盛況,并指出玉巖公“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但仍有期望子孫后代有功于國家的思想。
C.作者贊美玉巖公敢于直言,不怕觸怒皇帝,是有氣節(jié)的表現(xiàn);他身處逆境而不心灰意冷,受到打擊而能寄希望于未來,是心胸開闊、意志堅定的表現(xiàn)。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玉巖公昔日的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然而“其后有不知所在者”,與周氏父子的道德風范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最后祝周氏子孫秀發(fā)。
[命題意圖]:本題理解并分析文章內(nèi)容。
[能力等級]:C
[難度系數(shù)]:0.67
17.根據(jù)文意,翻譯下面語句。(8分)
(1)公以言事忤天子,間關嶺海十余年,所謂鐵石心腸,于富貴之念灰滅盡矣,乃復以科名望其子孫。(4分)【原創(chuàng)】
翻譯:
(2)今去公之歿,曾幾何時,向之所與同進者,一時富貴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4分)【改編】
翻譯: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等級]:C
[難度系數(shù)]:0.65
18.用“/”給下面的文字斷句。(3分)【原創(chuàng)】
行古人之道天子以為諫議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愈應之 曰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能力等級]:B
[難度系數(shù)]:0.66
答案:
14.C(C項“才能出眾。)
15.A( A項,于是;B項取獨,代詞;C項……的原因,用來……的;D項轉(zhuǎn)折,假設)
16.A(周孺允是杏花書屋的主人,但一、二段敘述的是周孺允的父親玉巖公的事跡;第二段中抒發(fā)“覺之所見者妄,而夢之所為者實”的感慨并非僅僅局限于作者本人。)
17.(1)玉巖公因為直諫之事觸犯了天子,輾轉(zhuǎn)到了嶺南地區(qū)十幾年時間,所謂鐵石心腸,對于追求富貴的念頭已經(jīng)是灰飛煙滅了,但玉巖公仍以科名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孫。(4分,得分點:忤、間關、乃,句意通順各1分。)
(2)如今距離玉巖公的亡歿,并沒有多長時間,但以前和他同時考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可他們的后代中就有現(xiàn)在不知在哪地方的。(4分,得分點:去、歿、曾幾何時,句意通順各1分。)
18.行古人之道/天子以為諫議大夫/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愈應之曰/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
翻譯:他履行古人的道德準則,皇帝任用他為諫議大夫,他擔任這個職務已經(jīng)五年了,看他的品德好像與隱居在野時一樣,他難道會因富貴而改變自己的心志嗎?”我回答說:“哪里算得上有道德的人呢? 現(xiàn)在陽先生擔任職位的時間,不能說不長久了;了解國家的政治得失,不能說不熟悉了;然而他從沒有說過一句關系國家政治的話。
參考譯文:
杏花書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讀書室。孺允自己曾說他的先父玉巖公擔任御史,在玉巖公謫戍到沅、湘一帶時,曾夢到自己居住在一間房子里,室外杏花爛漫,自己的幾個兒子在房子里讀書,朗朗的讀書聲傳到戶外。嘉慶初年,玉巖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從原先住的地方遷到縣的東門,也就是他現(xiàn)在居住的房子。玉巖公曾經(jīng)指著房子后的一塊空地對孺允說:“他日應當在那里建造一棟房子,命名為杏花書屋,以此來記錄我昔日的夢!
玉巖公后來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還沒有來得及榮歸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巖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動蕩不安、很不穩(wěn)定的禍患。像這樣好幾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慶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巖公的居室,趁此機會在園中建造了五間房屋,藏書達萬卷,用玉巖公昔日命的名,懸掛在門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種植在院落的四周。當春天到來時,杏花爛漫,整個院落如玉巖公昔年夢中之境。再回想玉巖公昔日謫戍在沅、湘一帶的情景,真可謂是醒來所見的現(xiàn)實是虛妄的,而夢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實的。走上這個廳堂,追思玉巖公,怎能不感慨萬千!
以前唐代人重視進士科,讀書人將要登第的時候,正是長安杏花盛開之時,所以人們都把新進士的杏園宴當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進士,也是在杏花盛開之時,讀書人考中,常常把夢見杏花作為考中的前兆。這是世俗對榮華不能忘記成為這樣的。玉巖公因為向皇帝進諫而觸犯了皇帝,(被貶謫)在嶺南地區(qū)輾轉(zhuǎn)轉(zhuǎn)移十幾年的時間,所以他的心腸像鐵石般剛強,對于追求富貴的念頭已經(jīng)灰飛煙滅了。但玉巖公仍用科舉功名來希望自己的子孫。大約古代的君子,愛自己的國和自己的家,不僅鞠躬盡瘁;竟至對他們的后代子孫,仍然希望他們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無止境地為國效力。玉巖公的良苦用心大約就在上述這些吧。
如今距離玉巖公去世,還沒有多長時間,但以前和他同時中進士做官的人,一時富貴興盛顯赫,可他們的后代就有現(xiàn)在不知淪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雖在目前還不得志,但人們正期望他們能被重用。并且玉巖公的本家孫輩都才華出眾,散發(fā)秀美的神采,可以憑著這知道受到了《詩》《書》傳家的影響啊!对娊(jīng)》中說:打如今開了頭,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祿就留給子孫。大家都歡樂無比。∥以谥苁霞易蹇吹搅恕对娊(jīng)》所說的情形。
[杏花書屋記 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8.文言文原文加翻譯
10.狼文言文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