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送課下鄉(xiāng)活動講義提綱
吳景松
第三次全教會以后,教育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為培養(yǎng)適應經(jīng)濟全球化,適應國際競爭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型人才,從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材編排、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眾多學科中,語文學科的改革力度應該是最大的。
改革必然帶來對傳統(tǒng)教育思想、教學方式的巨大沖擊。也給我們老師帶來一定的困惑。那就是按照新的教育理念,老師應該怎么做,輸應該怎么教。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合格的課,才是一堂好課。我們都在摸索。
按照不同的教育理念,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制定出不同的評課標準。比如,有些同志從“教學目標的制定”、“達標的過程”、“教學效果”、“教學基本功”等方面來評價一堂課。我認為我們今天評價一堂課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
1、首先看這堂課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的情況。新的教學理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1)正確把握語文的學科特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豐富的人文性(人文內(nèi)涵、多元文化的熏陶)、廣泛的實踐性、文本的整體性(綜合性、整體感悟)、豐富的情感性(審美性)。還包括鮮明的文體意識。
(2)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是我們評價一堂課的最基本的標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當然不是一節(jié)課可以完成的,但它至少應該體現(xiàn)出這方面的意識。
語文素養(yǎng)有可以不同的表述,我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即文學品位、審美品位、文化品位和人格品質(zhì)。
A、 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是一切教育所承擔的基本任
務,所以從表面看,語文學科似乎又沒更多的東西。但從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及其歷史價值來看,其對發(fā)展人的個性和形成人格品質(zhì)的作用,則是其他一切學科所無法企及的。語文教育對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感染、熏陶、凈化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B、 文學品味和審美品位。
按照新的課程理念,文學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點。文學品位和審美品味的提高,靠的是積累、感悟、熏陶。而其標志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C、文化品味。指學生的文化積淀。語文要求廣闊的背景知識,要
求厚實的生活積累。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遵循三維評價原則。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三個維度。
2、其次看對大綱教材的把握情況。
3、再次看對學情的了解。
4、最后看教師的素質(zhì)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運用。包括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今天如何評價一堂語文課]相關(guān)文章:
1.如何評價課件
6.今天怎樣做教師
8.語文課背影的課件
10.語文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