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求 知
弗蘭西斯培根
學習重點:
1、比喻論證、歸納論證的作用
2、選擇名言、警句制作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人類為什么要“求知”?因為“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能改變人的天性,是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所不可缺少的。那么求知有哪些目的?哪是求知的正確目的?求知有哪些方法?求知有哪些作用呢?請閱讀英國哲學家培根的《論求知》,這里面有上述問題的答案。
二、學生閱讀課文
三、關于培根
培根對求知論述的非常全面。他生于1561年,卒于1626年,享年65歲。他和莎士比亞是同時代的人,是在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培根少年時就才華出眾。12歲入劍橋大學讀書,15歲作為英國大使的隨員到法國工作,回國后當過律師和國會議員,1596年被聘為女王的特別法律顧問,1613年被任命為首席檢查官,1617年擔任英國大法官,其地位是相當高的。主要著作有《論說隨筆文集》《論科學的價值和發(fā)展》
四、品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畫出名言警句。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主要論述求知的目的。分析種種不同目的和偏向,指出“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第二部分(6-9)主要論述求知的方法。對于好書、一般的書、粗糙的書采取不同的讀法,提倡多讀、討論、筆記。
第三部分(10-11)主要論述的求知的作用--塑造人的性格,彌補人的精神缺陷。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文內容點撥:
1、本文如果以《論知識》《論學問》為題如何?
《論讀書》范圍窄,《論知識》范圍寬,不具體。
2、怎樣論述求知的正確目的?
提出三種目的 → 三種偏向→對學問的不同態(tài)度→正確的求知目的(正反兩方面歸納得出)
3、找出這部分的比喻論證(第四段),論證了什么論點?
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這樣寫的好處是:運用比喻論證,能使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語言生動形象。
4、 第二部分: 如何對待書(知識)?提倡什么?
對待:淺嘗粗知鉆研
提倡:多讀討論筆記
5、 第10段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作用如何?
排比修辭,層次清晰,句式整齊,造成不斷列舉的氣勢,有力地證明了論點--知識塑造人的性格。
6、 這是什么方法?
歸納論證。前面分項列舉事實,后面歸納得出結論。
7、哪些段落運用了排比論述的寫法?2、10、
附板書:
消遣 ╲ ╱弛惰
裝潢 - 求知目的 -自欺欺人
增才干╱ ╲ ╲書呆子
╲
尋找真理 --求知目的--啟迪智慧
╲
多讀 ╲ ╱淺嘗
討論-求知方法-粗知
筆記 ↓ ╲鉆研
求知的作用
歸↓納論↓證
塑造人的性格 彌補人的缺陷
二、本文歸納為三個哪些(1、求知目的 2、求知方法3、求知作用)
三、有關詞語:
消遣:用自己感覺愉快的事情來度過空閑時間。
弛惰:松懈,怠惰。
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jié)上加以指摘。
炫耀:夸耀。
揣摩:反復地思考推究。
淺嘗:對知識及各種問題不往深處研究。
梗概:大致的內容。
狡猾:狡詐,刁猾。
掩飾:用各種手法去掩蓋自己的缺點、錯誤等。
繁瑣:繁雜,瑣碎(多指說話或寫文章)
高談闊論:大發(fā)議論。
自欺欺人:用自己難以置信的話或手法來欺騙別人。
四、布置作業(yè)
[論求知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