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記重點字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性格以及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3、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真切懷念之情。
學
習
策略 重點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讀懂課文。
2、概括文章大意。
課時 第一課時
教法教具 朗讀法、點撥法
師 生 雙 邊 教 學 活 動
主 要 學 習 過 程 學生活動 學習札記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女蛇的故事嗎?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長媽媽是作者兒時的保姆,長媽媽知道許多事情,懂得許多道理,對于魯迅來說,她可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可是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里,魯迅卻將長媽媽稱為“阿長”,這是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懷著怎樣一種感情來寫長媽媽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悟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感情。
二、預設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學生閱讀文章。
要求:
①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
②給段落標上序號。
③用符號標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人物、思路、所寫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霹靂 煩瑣 懼憚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認真閱讀課文,研討以下幾個問題。
(1)文章選取了長媽媽哪些事情作為寫作材料,這些材料表現(xiàn)了長媽媽怎樣的品格風貌?
(2)這些材料是按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2.學生研討,可以采用分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要求將討論的要點寫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并與原文相結合作評、點、批、注。教師通過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注意研習情況的信息反饋。
3.研習效果反饋。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板書重點內(nèi)容。)
(1):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這樣幾件事:
A、交待“阿長”的來歷,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
B、寫了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
C、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jīng)》。而且敘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敘的重點。
(2)課文對哪些內(nèi)容詳寫?哪些內(nèi)容寫得比較簡單?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
略寫了阿長的稱呼的來歷、“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討厭的種種規(guī)矩、“長毛”的往事,詳寫了為“我”買《山海經(jīng)》一事。略寫的那些內(nèi)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并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
而詳寫買《山海經(jīng)》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我們可以想到幼小的魯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讀準字音、停頓
學生研討
小組討論
回答
學生發(fā)言
三、思考與練習 1、朗讀全文兩遍。
2、抄寫生字兩遍。
3、找《山海經(jīng)》的有關資料。
四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魯迅
A交待“阿長”的來歷
B、寫了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 略
C、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guī)矩。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jīng)》 詳
五教后小結
[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