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感情。
2、抓住關鍵語句,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
3、理解課文圍繞“臺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方法。
4、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踏上臺階,走近父親。
1、導入激趣:
2、檢查預習,辨音識義。
凹凼(āo dàng) 涎水(xián) 淌汗(tng) 揩汗(kāi) 嘎嘎(g。
黏性(nián) 摻水(chān) 躥上(cuān) 胯骨(kuà) 舀米(yo)
尷尬(gān’gà) 聊天(liáo) 撬石板(qiào) 硌(gè)了一下
3、生速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jié),復述故事。
①生速讀課文,復述故事。
a、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b、父親是怎么造成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的?
c、新屋造好了,父親怎么樣了?
②提問:本文的線索是什么?人物呢?
我們可用三個詞組來概括故事情節(jié):
③建新屋,主體工程寫得簡略,造臺階反而詳細,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二、研讀賞析--凝望臺階,感悟父親。
跳讀課文,合作討論父親的形象,找出你印象深刻的描寫父親的語句,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
1、父親造屋原因最關鍵的一句話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從這,看出父親是怎樣的人?
2、父親為建九級臺階的新屋做了哪些準備?
3、在父親的努力下,新臺階終于砌好了,可父親卻感到怎樣?為什么?
4、那他最后坐到了哪? 那他的身體呢?。有什么表現(xiàn)?
5、總結父親形象:
三、深入挖掘--回首臺階 探究父親
這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父親,發(fā)展中中國農村一個農民的典型形象,他為了臺階,付出了歲月、青春、健康,但他一輩子的奮斗,所得的結果不過是一間普通的房子,只不過臺階高些罷了。
1、造房子為何用了大半輩子?
2、是什么原因讓如此勤勞、要強的父親這么艱難?
3、那么作者在這篇小說里寄予了什么感情?
4、寫作技巧探究:
5、對老屋三級青石板的描寫能刪去嗎?
四、拓展延伸--回味臺階、描寫父親
好的文章具有感染力,能打動人,親愛的同學們,你被課文里的父親感動了嗎?你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了嗎?
1、我說我父:引導生說自己的父親,了解父親的人生經歷、生活故事,能體現(xiàn)父親的追求、品格、做人原則,或是講講父親對自己的關愛。
要求:抓住父親某個令你感動難忘的特點,講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
2、作業(yè):日記《我的父親》。注意選材立意。
五、反饋檢測、
1、注音:
凹凼 涎水 淌汗 揩汗 嘎嘎
黏性 摻水 躥上 胯骨 舀米
尷尬 聊天 撬石板 硌 了一下
2、父親造屋原因最關鍵的一句話是什么?
3、寫出關于父親的文章題目。
4、祖國六十華誕,神州普天同慶假如你所在班級開展“祖國,你好!”主題班會活動。請你為主持人寫一段有文采的開場白。(50字左右)
[臺階(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8.《臺階》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