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二高 張紹瓊 李文忠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興趣、志趣等內(nèi)容,學生的情趣既有天性的,又有后天習得的社會情感和各種學習興趣及理想、志趣。我們所理解的情趣教學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和愛心來培養(yǎng)和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學科的一種積極情感;同時,又指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著的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給予尊重、愛護和引導,使學習成為學生有情趣的活動。教學中,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diào)動與激發(fā)具有多元智能學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潛能,使有著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并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得到全面和諧發(fā)展。
縱觀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雖然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出現(xiàn)了不少新氣象,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客觀審視,目前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還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如注重知識傳授,疏于自主探究;注重機械分析,疏于體驗感悟;注重死記硬背,疏于認知建構(gòu);注重學習結(jié)果,疏于教學過程。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是指揮者,是主角,他們在舞臺上高唱獨角戲,而學生呢,除了少數(shù)的學生還能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和老師一唱一和,大多數(shù)同學則是被動接受的機器,他們就像木偶人,人雖然在教室,但是他們卻失去了活力和生機。為什么我們老師帶著很高的期待視野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專心聽講,吃透所講內(nèi)容,然而結(jié)果并非如人所愿,學生厭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所講的內(nèi)容缺乏興趣,老師的辛勤勞動沒有好的收效。是什么原因呢?是老師知識上不過硬嗎?非也。教師的教學都是圍繞教學大綱展開,教學的內(nèi)容都相差不遠。那為什么有的班級的學生感到學習很輕松愉快,而有的班級的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索然無味呢?關鍵是情趣的問題。教師必須通過情趣的吸引,感化學生,觸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做到教與學的通透。這樣教師才教得輕松,學生學起來也輕松。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如何做到教與學的通透呢?我們知道教學包括教與學兩方面,單獨的強調(diào)某一方面而孤立另一方面都是片面的。應該明白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不能脫離學生而唱獨角戲,搞滿堂灌。還得注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為學生的學而教,一切為學生服務。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開拓者,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通透要通過情趣來完成。教師的引導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沒有老師的引導,就比較盲目,沒有方向。怎樣引導呢?怎樣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轉(zhuǎn)呢?我們認為這既是一個方法技巧上的問題,也是一個知識上的問題。
因此,在情趣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這里重在導上。而非主體上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得輕松,愉快。帶著興趣來學。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發(fā)揮老師在情趣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呢?我們認為教師要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下工夫。
在教學內(nèi)容上,首先要把握每一篇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我們知道“言為心聲”,“詩歌緣情而發(fā)”,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個窗口,通過它可以洞察世態(tài)萬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把這種感情溶進到你的言語中,感染學生。造成一種情感的傳遞,在課堂制造一種情感的氛圍,以此來感化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細致的分析。當然,還要求教師有細膩的情感,用心去讀文章,去讀作者,進而讀人生,讀社會。對教材能心領神會與作者的情感息息相通,進入到情景中去。如同莊周化蝶,孰蝶孰我,難以分解。自然也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了然于胸,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出能進。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的備課。除了在思想感情上尋找情感因素外,就教學內(nèi)容來講,還有很多。例如一個典故,一個文學常識,一個字,一個詞語的講解,教師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趣味因素,不可三言兩語,輕描淡寫的走過場。對于一個典故,我們會就此講一個故事,學生都喜歡故事。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字詞有意思的多。對于文學常識,我們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講授,不用記憶性的思維來回憶,在其中溶進自己的理解,感受,如同講故事一樣講解,這樣就有意思得多。有的文學常識可以展開縱向或者橫向的思維,不要因講授知識而執(zhí)意于此。再拿單個的字詞來說吧,漢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意的結(jié)合體。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個世界。當然也不是對所有的知識都面面俱到,對一些生僻字,學生易錯的字詞是非講不可的。
在教學方法上,也可以應用情趣教學。特別是研討型的課題,師生共同討論,最后得出結(jié)論。當然要有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不可高高在上,要認真地聽取學生的發(fā)言,給予積極的肯定,鼓勵學生發(fā)言。不可因為不同的見解而固執(zhí)己見,語氣生硬,譏笑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進而對教師產(chǎn)生反感抵制的情緒。而應該拉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覺得有親和力,敢于發(fā)言。教師授課的語氣不能是平鋪直敘的,而要有輕、重、緩、急,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以情感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講授的語氣是隨教學的內(nèi)容而變化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要問的問題有所準備,精心的備課。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例如在研討性的學習中,可以精心地設計問題,做到一題多解,這樣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在《孔雀東南飛》中可以提出了這樣幾個研討型的題目。1、劉蘭芝究竟為何離開焦家?2、劉蘭芝起初為何沒有答應嫁給太守兒子?3、劉蘭芝殉情的真正原因?結(jié)果學生答案很多,課堂氣氛很活躍,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參與意識很強。同時,對于提問也要講究技巧。有時唯一的答案有多種提問的方式,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打開學生思維的靈活度。對于較難一點的問題,教師也不要為提問而提問,方式單一。可以給出學生答題的技巧,做出指導,循循善誘,降低問題的難度,不至于令學生摸不著邊際,干脆放棄思考,把問題留給老師,這樣老師就容易處于一種被動的境地,課堂的氣氛當然活躍不起來了。除此之外,對學生的思維如何打開呢?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創(chuàng)造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重在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不可事事包辦,有些是代替不來的。有些課文可以完全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體驗。記得在戲劇單元教學時,我們讓音樂班學生組織排練《雷雨》,在各班輪流演出,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手段上,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工具,給學生形象化的感官效果。如教學錄音磁帶,多媒體,投影儀來激發(fā)學生的趣味。
總之,情趣教學實質(zhì)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要求整個教學不僅是一種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而且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潛能的開發(fā),是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只要老師能夠積極的引導,精心的組織,學生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了。如此這樣,老師教的輕松,學生也學的愉快。
李文忠
[試論語文的情趣教學 --- 語文教與學的通透(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語文有效教學論文
2.語文的教學論文
5.初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論文
7.職中語文教學論文
10.研究語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