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在朗讀課文基礎上復述課文內容。
2、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
3、品味魯肅、呂蒙的對話,并說出通過對話表現(xiàn)出的人物特點。
學習重點:
揣摩文中對話,感受三位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心理,體味人物的不同形象。
學習難點: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并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學習過程:
一、課文導入
1、導入語: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zhàn)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蓞蚊捎袀毛。翰粣圩x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作品: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的。有“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世之得失!敝婪Q。
3、文中寫到了幾個人?(3 人)
教師介紹孫權、呂蒙、魯肅,并板書。
孫權,即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人。208年與劉備聯(lián)合,大敗曹操于赤壁。
呂蒙,字子命,三國時吳國名將。他接受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長進甚快。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占領荊洲。不久病故。
魯肅,三國時吳國名將、政治家。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出身士族,為孫權所敬重。主張聯(lián)劉抗曹,助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領其軍,繼續(xù)與劉備維持和好關系。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正音。如:卿 qīng 邪 yé
2、教師明確朗讀要求:(停頓、節(jié)奏、語氣語調),并朗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寫了什么內容?請你復述一下。
(孫權勸學于呂蒙,呂蒙始學,令魯肅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三、研讀欣賞
1、學生再讀課文,四人一組結合課文下面注解進行翻譯,并質疑。
2、學生翻譯全文。
3、 《孫權勸學》 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那么孫權是如何勸呢?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并試著讀一讀,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讀? A 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tài)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 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
B “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 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C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保簭淖约旱那猩眢w會來談,現(xiàn)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
4、從這些語句中可以看出:孫權是一個怎樣的人?(關愛部下、善勸)
5、重點討論:勸學的結果如何呢?(結合課文回答) 并試著讀一讀,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讀?(贊嘆)
(①通過魯肅、呂蒙兩個人的對話得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側面表現(xiàn)呂蒙的學有 所成。②魯肅主動與呂蒙結交,是因為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的,進一步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
6、從這些語句及行動中可以看出: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愛才、敬才)
7、那么呂蒙聽從勸告就學,從“吳下阿蒙”到“刮目相看” ,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能聽取意見、好學)并試著讀一讀他的語言,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讀?(自豪、 自得)
8、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qū)別嗎?
(明確: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 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
9、分角色表情朗讀
10、鼓勵學生提出還不明白的問題,鼓勵其他學生解答,也可由教師解答。
本文中出現(xiàn)的兩個成語
如:①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 和事。 )
(例句)一個假期后,他的成績大幅提升,令我刮目相待。
②“吳下阿蒙”什么意思?并造句。
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或者學識尚淺,F(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明通過努力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兩門外語,可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
四、拓展延伸
《傷仲永》與《孫權勸學》兩文的有什么異同?
(《傷仲永》寫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 《孫權勸學》寫呂蒙“當 涂掌事”,經(jīng)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兩文都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的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 重要性。)
五、體驗反思
通過對課文的了解,談一談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學生自由發(fā)言。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tài)度看待他人,要以發(fā)展進步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和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勸人要講究策略
六、結束語:
呂蒙的變化給了我們如此多的啟示,我希望大家應該時刻牢記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苦嗎?的確苦,但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沒有苦,又哪來的甜?以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條件,應該說已經(jīng)非常優(yōu)越了。但是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人產(chǎn)生厭學情緒?一句話,學習態(tài)度問題。那么我希望在這節(jié)課之后,大家都能夠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以優(yōu)異的成績,來回報你的父母和老師。 “書到用時方恨少”,讓我們一起多讀書,讀好書。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七、布置作業(yè)
以“由《孫權勸學》想到的……”為話題,寫一篇400字以上的隨筆。
王敏
[《孫權勸學》 教案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孫權勸學教案
3.八年級下冊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