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講誠信小故事10則
誠信是我們每個人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從古至今,發(fā)生許多的誠信故事,而那么誠信之人也是我們學(xué)習的榜樣。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逼拮訌氖袌龌貋砹,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
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xué),聽父母的教導(dǎo),F(xiàn)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nèi)找這種花。
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尼泊爾的少年》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后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游,據(jù)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shù)匾晃簧倌甏I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后來,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
4、《不善長跑的士兵得了第一名》
一個士兵,非常不善于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后,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zhuǎn)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
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后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
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鐘頭后,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么重要。
5、《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6、《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实壅僖娏怂⒁c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jié)果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zhì),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jīng)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nèi)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霸谖业膸紊隙鄬扅c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彼麑Φ曛髡f。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
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钡曛骰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后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云,質(zhì)樸如流水,卻讓人領(lǐng)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7、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為官清廉信義為先,一心為百姓謀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時,勤政愛民,常常微服私訪,解決民生疾苦,整頓吏治,許多冤假錯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義,敬仰他的為人。郭汲每經(jīng)過一縣一鄉(xiāng),老老少少都夾道歡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縣巡查吏治情況,帶著幾名隨從騎馬趕往西河郡美稷縣。還沒有進城,就看到有幾百兒童,各自騎著竹馬,在道旁拜迎。郭汲問道:“孩子們?yōu)槭裁醋约哼h來?”孩子們回答說:“聽說使君來到,非常高興,所以前來歡迎!惫陈勓在s忙下馬,辭讓致謝,在眾小孩的簇擁之下進了縣城。
郭汲在美稷縣衙,詳細閱讀了近年所積案卷,有錯判疑案的就馬上調(diào)出重新審理,又民情,慰問貧苦,所致之處,百姓歡欣,多有饋贈禮物者,然則一律不取。事辦完了,又要到下一個縣考察。剛到城門口,沒想到眾孩童騎著竹馬又來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問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經(jīng)過,到時還要來迎送!惫辰袆e駕從事計算日程,告訴了他們。
郭汲巡視在下一個縣非常順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來。他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與騎竹馬的小孩子在道邊野外說的話,都不肯失信,更何況于重大的事情呢!回來早了一天,寧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說出的歸期,因此而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光武帝稱贊他的德行說“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為重守約信之典實。(《后漢書》)
8、李勉誠實無欺
李勉,唐代中期名臣。他幼通經(jīng)史,生性耿直,一生崇尚道學(xué),為官做人更是正直無私,為民所信服。
李勉年少時很貧困,一次客游外地時,曾與一書生同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旅店中。不到十天,這個書生忽然得了重病,一病不起,李勉對他竭力照顧,他在臨死前從布袋中拿出一百兩銀子交給李勉說:“我家住在江西南昌,想不到在這里得病將死。請您拿著它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來的都送給您!崩蠲愦饝(yīng)為他料理后事,后事辦好后卻把剩余的銀子放在其墓穴中一起埋下。隔了幾年,李勉擔任開封縣尉。那死去的書生的兄弟來尋找這個書生,一路尋找他的行跡。到了商丘,打聽出李勉曾經(jīng)為書生主持過喪事,就特地來拜訪他。李勉陪同那個書生的兄弟前往商丘墓地祭奠,并挖出了剩余的銀子全部交給了他。
唐德宗時,李勉任吏部尚書,他不畏權(quán)貴,遇事敢言,特別注意維護朝廷禮儀。唐德宗非常寵幸奸臣盧杞。盧杞時任澧州刺史,遭到給事中袁高的彈劾,認為盧杞奸邪敗政,貶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責,然而唐德宗卻不予罷免。一日,唐德宗對李勉說:“眾人皆言盧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卿知其狀乎?”李勉回答:“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這是一句極佳的對答,流傳天下,人們都佩服他的正直。(《新唐書》)
9、歐陽修治學(xué)嚴謹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lǐng)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學(xué)觀點上主張明道致用,強調(diào)道對文的決定作用,以“道”為內(nèi)容,為本質(zhì),以“文”為形式,為工具。特別重視道德的修養(yǎng),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他的詩詞和文章在當時就被稱為“極品”,受到文人學(xué)士的廣泛贊譽,這源于他的治學(xué)嚴謹,做文章務(wù)求精益求精。他每寫文章,草稿出來后,即貼在室內(nèi)墻壁上,反復(fù)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稱心如意為止。
例如他寫完《醉翁亭記》后,誠心向人征求意見,他讀給一位樵夫聽,當讀到“環(huán)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時,樵夫說:“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點。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門,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頓時,歐陽修明白了,于是提筆將前邊一串文字劃掉,換上“環(huán)滁皆山也”五個字,這就是人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只這一句便總括了滁州勝狀,也總領(lǐng)了全文氣勢。
歐陽修不僅嚴謹治學(xué),也嚴謹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誠坦蕩,始終注重提攜獎掖后俊,蘇軾、蘇洵、蘇轍、曾鞏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壇出現(xiàn)了人才輩出的繁榮景象。歐陽修與宋祁同修《新唐書》,書成后,按慣例修史在書前只署官位最高者一人的名字。當時歐陽修比宋祁的官位高,因此,御史決定《新唐書》只署歐陽修一人的姓名。但歐陽修卻說:“宋公于《列傳》亦功深者,為日且久,豈可掩而奪其功乎?”宋祁知道后很受感動,說:“此事從所未聞也!”
歐陽修晚年時,仍常將自己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復(fù)推敲,甚是認真,有時忙的廢寢忘食。他的夫人道:“你已年邁致仕(退休),難道還怕先生責難生氣嗎?又何必費心去一一修改呢?”歐陽修認真地說:“我既然發(fā)現(xiàn)了錯誤的地方,那當然要去修正。要不就會誤導(dǎo)后人。 保ā端问贰罚
10、宋濂謹守誠信
宋濂,明初文學(xué)家,官居學(xué)士,他以繼承儒家道統(tǒng)為己任,提出做文章的風格要與道德內(nèi)涵一致。他自幼守信好學(xué),一生勤學(xué)不輟,“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xué)無所不通”。
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xué),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書。所以只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借來看,借來以后,就趕快抄錄下來,每天拼命的趕時間,計算著到了時間好還給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誠實守信,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許多書籍!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墒沁書的期限快到了。時值隆冬臘月,北風狂呼,以至于硯臺里的墨都凍成了冰,家里窮,哪有火來取暖?宋濂手指凍的都無法屈伸,仍然堅持連夜抄書。抄完了書,一路跑著去還書給人家,決不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
面對貧困、饑餓、寒冷,宋濂不以為意,不以為苦,一心努力學(xué)習,明白了很多做人之理。到了二十歲,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賢之道。但由于沒有老師指點,遇有問題常常得不到解決,他就步行一百多里路,去找自己同鄉(xiāng)中有成就的前輩請教。
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前輩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fā)那天下起鵝毛大雪。當宋濂準備上路時,他的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今天不出發(fā)就會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他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著幾尺深的積雪,一個人走在深山之中。當他到達老師家里時,四肢都凍僵了不能動彈,很長時間以后才有了知覺,老師贊嘆地說:“年輕人,守信好學(xué),將來必有出息!”
正是因為宋濂能忍受窮苦,把艱苦的生活當作是一種磨煉,是對意志品質(zhì)的考驗,以苦為樂,他才能成就事業(yè)。他說道:“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讀書明理是最神圣的事情,所幸自己還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保ā睹魇贰罚
【講誠信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誠信小故事10-16
給寶寶講的睡前童話小故事09-06
童話小故事給小朋友講的08-17
適合給寶寶講的童話小故事03-19
給小朋友講的童話小故事09-19
給孩子講的睡前童話小故事09-22
給孩子講睡前童話小故事11-27
童話故事:講誠信的小老鼠08-15
誠信寓言小故事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