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漢書·卓茂傳》閱讀練習及答案 推薦度:
- 《班昭續(xù)漢書》的譯文與閱讀練習答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漢書》閱讀練習及答案
現(xiàn)如今,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練習題,學習需要做題,是因為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對知識點的掌握,熟練掌握知識點!同時做題還可以鞏固你對知識點的運用!你知道什么樣的習題才是規(guī)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漢書》閱讀練習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漢書》閱讀練習及答案 1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年十八,選為博士弟子。太守聞其有異材,甚奇之,與交結(jié),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初,軍從濟南步入關(guān),關(guān)吏予軍繻①。軍曰:“以此何為? ”吏曰:“為復傳②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睏壚]而去。
當發(fā)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④之功,得列宿衛(wèi),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披堅執(zhí)銳,當矢石,啟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愿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兇于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⑤,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上奇軍對,擢為諫大夫。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nèi)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避娝焱f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nèi)屬。越相呂嘉不欺內(nèi)屬,發(fā)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余,故世謂之“終童”。(選自《漢書》)
[注] ①繻,用作通行證的帛。②傳,憑證。③制,帝王的命令。
、軝M草,使草倒下。 ⑤孤于外官:孤,遠。外官,指使者之職。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徐偃使行風俗 行:巡察
B.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 矯:假托
C.干名采譽 干:求取
D.臣宜被堅執(zhí)銳 銳:鋒利的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武帝異其文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B. 棄繻而去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C. 以從民望,干名采譽 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終軍十八歲就被選為博士弟子,去長安過關(guān)時,拒絕接受通行證,認為自己此去一定不會再返回。
B.徐偃受命出使外國,不遵守法紀,獨斷專行,事后還巧言狡辯,終軍受命審理此案,嚴厲地駁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詞窮。
C.當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表示:自己過去沒有什么功勞,現(xiàn)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當好使者的助手。
D.終軍請纓赴南越,且成功地完成了說服南越王的任務(wù),只是因為南越發(fā)生了內(nèi)亂,使他功敗垂成,年僅二十多歲就為國捐軀。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3分)
譯文:
(2)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3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d
2.C
3.B(徐偃被派遣在國內(nèi)而不是出國巡視風俗民情)
4.(1)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者頂著東西了。(“謹”1分,“申”1分,句意1分)
(2)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帶到朝廷來。(羈”,1分,“致”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終軍,字子云,是濟南人,他十八歲時,就被選為博士弟子。太守認為他是奇才,就與他結(jié)交認識,終軍給太守行了拱手禮節(jié)后就離開了。到長安上書談?wù)搰掖笫,漢武帝認為他的文章與眾不同,任命他為謁者給事中。
徐偃被派出巡視風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讓膠東魯國一帶熬鹽煉鐵。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極大,依法應(yīng)判死罪。徐偃認為大夫出京都公干,有關(guān)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獨斷專行。皇帝下詔終軍審問,終軍責問徐偃:“古時候諸侯各國,國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間就不通消息,時常有訪問會盟的事情,國家的安危,瞬息萬變,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獨斷行事;現(xiàn)在天下統(tǒng)一,到處都一樣。你在國家疆域之內(nèi)巡視,(反而對人)說是出國(指到諸侯國),這是為什么?況且鹽鐵,那些郡都有積蓄,(熬鹽煉鐵)國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處,你卻拿使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為借口,這是為什么?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來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個人名譽,對這樣的作為,皇帝一定要加以懲罰的!毙熨壤砬~窮。
當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主動請求說:我沒有馳騁疆場的功勞,卻能擔任宮中侍衛(wèi),白吃了五年俸祿.邊境時常有警報,我應(yīng)該穿堅甲拿利器,冒流箭飛石,沖鋒在前.我不熟悉軍事,今天聽說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輔佐使者,在單于面前講明是非利害.我年輕低能,不熟悉使者之職,不足勝任大使,自己心中有難以承受的郁悶怨恨(對自己).皇上覺得他的回答很不一般,就升他為諫大夫.
南越與漢朝和親,皇帝就派終軍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終軍主動請求說: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送到朝廷來.于是終軍前往游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信了終軍的話并且答應(yīng),要求整個國家都附屬漢朝.南越宰相呂嘉不愿歸順漢朝,便發(fā)兵攻擊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漢朝使者,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都被殺死了.終軍死時年僅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他為終童.
《漢書》閱讀練習及答案 2
項籍字羽,下相人也。家世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去。梁怒之。籍曰:“書足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耳。”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梁嘗有櫟陽逮,請?zhí)I獄椽曹咎書抵櫟陽獄史司馬欣,以故事皆已。梁嘗殺人,與籍避仇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徭役及喪,梁常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東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绷貉谄淇,曰:“無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二寸,力扛鼎(11),才氣過人。吳中子弟皆憚籍。
16.解釋下面加粗的詞。(2分)
、封于項 ②乃教以兵法
17.翻譯 下面的.句子。(2分)
書足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耳。
18.從選文中可以看出項羽是哪些與眾不同之處。(2分)
19.李清照《夏日絕句》和杜牧《題烏江亭》對項羽“烏江自刎”的看法大相徑庭,你認同哪種?說明理由。(2分)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夏日絕句》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
答案
16、答案示例:①在②于是
17、答案示例:讀書能夠?qū)懽约好志涂梢粤,學劍只能對抗一人,不值得學,要學就學能與萬人抗衡的本領(lǐng)。 共2分。
18、答案示例:項羽身高體壯,有膽有才,抱負遠大。
19、答案示例:杜牧認為大丈夫應(yīng)能屈能伸,忍辱負重,以求東山再起,成就霸業(yè)。項羽做法不可茍同。 共2分。
【《漢書》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漢書閱讀訓練與答案11-29
《漢書》閱讀答案及翻譯09-25
《后漢書·卓茂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2-14
《后漢書》閱讀答案及翻譯08-08
漢書節(jié)選閱讀題及答案解析05-27
《后漢書》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2-11
《漢書·朱云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09-14
《后漢書·吳漢傳》閱讀及答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