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
一、初二歷史知識記憶方法
一些歷史知識可以通過畫圖表的方式進行記憶,效果較好。
比如:秦、唐、元、明、清的疆域四至,可畫直角坐標系。隋朝大運河圖示。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過程圖示。紅軍長征過程圖示。世界三大宗教知識一覽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知識摘要一覽表。德、意統(tǒng)一內容一覽表等等。
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改革變法時,可把所有改革變法方面的歷史知識,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歷史發(fā)展順序,列成表格形式進行集中歸類。此表的內容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朝代、時間、人物、改革或變法內容、影響及意義等。
二、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精選5篇)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有時候特指教科書上或考試的知識。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1
第一課:鴉片戰(zhàn)爭
記憶口訣: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鴉片輸入中國后,中國貧弱更加劇。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長志氣,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后人記。開放五處商口岸,近代歷史此開端。
一﹑虎門銷煙(時間:1839年6月)
1.背景:英國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并且堅船利炮,戰(zhàn)斗力強,不斷對外侵略擴張;而此時的中國是封建專制的,自已自足的經濟占主導地位,軍備落后軍紀敗壞并閉關鎖國。
2.原因:為扭轉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3.過程: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請求禁煙—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將鴉片銷毀
4.意義: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二﹑鴉片戰(zhàn)爭(時間:1840-1842年)
1.原因:
①直接:虎門銷煙
、诟荆捍蜷_中國市場大門
、劭陀^:中國落后
2.性質:英國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
3.經過: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英國艦隊攻入長江,直接開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
4.《南京條約》內容。
5.《南京條約》危害: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嚴重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負擔和財政困難;便利外國商品傾銷、掠奪原料,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破壞中國關稅主權,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6.影響: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社會性質發(fā)生變化)
7.戰(zhàn)敗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8.啟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诜e極參加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實力。
第二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記憶口訣:1856到60,二次鴉片起戰(zhàn)爭,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聯(lián)軍大火燒圓明園,燒殺搶掠無人性。沙俄乘機起歹心,系列條約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萬,民族災難更加深。
金田起義太平軍,1853占南京,奮起抗擊洋槍隊,擊斃華爾快人心。
一﹑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間:1856-1860年)
1.原因:
、俑驹颍哼M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②直接原因:“亞羅號”事件。
2.經過:1856年8月,攻陷廣州城——1860年攻陷天津,進逼北京。
3.侵略者:英法聯(lián)軍。
4.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大火燒圓明園。
5.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
6.影響。
二﹑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
1.侵占土地面積:150多萬平方千米
2.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洪秀全與1851年在廣西發(fā)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建立起與清王朝相對峙的政權。
3.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1860年8月上海青浦大捷;
、.1862年,上海太倉之戰(zhàn);
③.在浙江慈溪之戰(zhàn)戰(zhàn),擊斃洋槍隊頭子華爾。
第三課:邊疆危機與收復新疆
記憶口訣:阿古柏侵新疆,自立為汗想稱王。陜甘總督左宗棠,主張收復我新疆,1876率清軍,“先北后南”好方針,“緩進急戰(zhàn)”打敵人,收復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歷史意義大得很。
1.時間:1865年
2.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掀起新一輪侵華浪潮,英俄都想爭奪新疆。
3.表現(xiàn):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7年阿古柏建國,自立為汗。沙俄出兵強占伊犁。
4.經過: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分三路進疆,僅半年時間就收復了北疆;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
5.進軍的策略: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
6.結果: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在新疆設立行省。
7.原因:
、.維護國家主權是正義行為。
、.戰(zhàn)略戰(zhàn)術正確。
、.軍隊戰(zhàn)斗力強。
、.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8.意義:
①.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
第四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
記憶口訣:日本稱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戰(zhàn)爭響,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大戰(zhàn)英名揚,指揮“致遠”撞“吉野”,日軍艦隊遭重創(chuàng)。
清朝政府太無能,《馬關條約》又簽定,“遼臺澎島”給日本,賠償二億兩白銀,讓日辦廠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間:1894-1895年)
1.原因:
、俑荆好髦尉S新,日本國力發(fā)展
、诳陀^:清政府腐敗
、壑苯樱撼r爆發(fā)民眾起義
2.經過:1894年7月在朝鮮開戰(zhàn)——1894年9月黃海海戰(zhàn)——1895年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3.重要海戰(zhàn):
黃海海戰(zhàn)、威海衛(wèi)戰(zhàn)役、遼東戰(zhàn)役(旅順大屠殺)
人物:鄧世昌、丁汝昌
4.結束標志: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5.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6.《馬關條約》內容:
7.戰(zhàn)敗原因:
、僦饔^:清政府腐敗無能,妥協(xié)退讓。
②客觀:日本國力強大,蓄謀已久
8.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9.條約危害:
①中國喪失大片領土和更多的主權,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诩又刂袊嗣褙摀,增強了日本的軍事力量。
③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掠奪富庶的長江流域。
、鼙阌诹袕娊洕致,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
10.影響:
、僦袊菏怪袊鴨适Я烁嗟念I土和主權,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促使中華民族覺醒,救亡圖存運動再掀高潮。
、谌毡荆捍偈谷毡举Y本主義發(fā)展,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強: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第五課: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記憶口訣:“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反帝愛國立戰(zhàn)功,抗擊聯(lián)軍逞英雄。1900銘記心,八國聯(lián)軍占北京,燒殺搶掠喪天盡,馨竹難書此罪行。
1901要記住,《辛丑條約》受屈辱,賠款白銀4.5(億兩),反帝活動被禁錮,東交民巷為使館,拆毀炮臺占鐵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時間:1900-1901年
2.義和團爆發(fā)的原因:外國列強與中華民族之間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
3.性質:反帝斗爭
4.八國聯(lián)軍侵華原因:
、俑荆哼M一步控制中國政府(徹底瓜分中國)
②直接: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維護其在華利益。
5..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6.《辛丑條約》內容:
7.條約危害:
①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②在使館區(qū)監(jiān)控下,清政府的內政外交完全處于洋人控制之下;
、壑袊嗣袷苤型夥磩觿萘β(lián)合鎮(zhèn)壓,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苤袊谲娛律鲜チ俗灾鳈。
8.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在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民族危機全面加深,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六課:洋務運動(性質: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記憶口訣:洋務運動新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中央代表恭親王,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興工業(yè)辦工廠,建海軍開學堂,“自強”“求富”似夢鄉(xiāng)。洋務運動雖失敗,未使中國得富強,但引科技和經驗,客觀作用不能忘。
1.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背景: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使得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大受刺激。他們熱心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積極思索救國御敵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階級抵抗派,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代表作:《海國圖志》。
3.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朝統(tǒng)治。
5.影響:突破了長久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華夷觀念。
6.洋務運動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
7.目的:維護清朝統(tǒng)治。
8.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10.階級派別:洋務派
11.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12.口號:
前期口號:自強
后期口號:求富
13.內容:
①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chuàng)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
、谘髣者\動后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yè)。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芘d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4.失敗標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15.評價: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地位),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批科技價人才,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6.失敗的根本原因:只學技術而不改變制度。
17.啟示:
、僖粋落后的國家不僅要學習外國先進技術,還要廢除落后的社會制度,取得國家獨立。
、谘髣张擅嫦蚴澜绲拈_放氣度、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追求民族自強的愛國情感值得學習。
18.新式交通和通訊工具出現(xiàn)的原因:伴隨著洋務運動的發(fā)展和近代工業(yè)的興起。
19.情況:
、19世紀60年代,靠蒸汽推動的小火輪、鋼甲船出現(xiàn)。
②20世紀出,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電報局。
第七課:戊戌變法(性質:資產階級的改革)
記憶口訣:《馬關條約》傳北京,“康梁”帶頭聯(lián)舉人,“公車上書”轟全國,變法維新開序幕。
1898,戊戌變法,慈禧政變,六君子被殺。
1.背景:
①甲午戰(zhàn)敗,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诿褡遒Y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2.目的: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
3.時間:1895---1898年
4.階級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5.經過:
、傩蚰唬汗嚿蠒(梁啟超、康有為)
、诎l(fā)展:嚴復譯著《天演論》(為維新派的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他是近代中國的啟蒙思想家之一。)
、鄹叱保喊偃站S新
6.百日維新
、俦尘埃毫袕姽戏值目癯。
②時間:1898年。
、蹣酥荆憾▏窃t
7.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掉庸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訓練新式軍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yǎng)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chuàng)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8.最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是: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yè)
9.百日維新歷時103天
10.失敗標志:戊戌政變
11.失敗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12.影響:
①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谟幸嬗诿褡遒Y本主義的發(fā)展,
③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覺醒,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3.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第八課:辛亥革命(性質:資產階級的革命)
記憶口訣:“中山”創(chuàng)建革命黨,“興中”“同盟”新主張,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大旗揚。
一九一一,武昌起義,次年元旦,“民國”成立。
辛亥革命意義深,“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統(tǒng)治被推翻,封建專制不復返。竊國大盜袁世凱,軍閥統(tǒng)治上了臺。
1.背景:
①甲午戰(zhàn)敗,民族危機日漸加深。
、谫Y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增強。
2.階級派別:資產階級革命派
3.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發(fā)展資本主義
4.經過:
、1894年,孫中山聯(lián)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團體興中會。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作用:是革命有了全國性統(tǒng)一的核心,標志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
②1905年,孫中山聯(lián)合一些革命團體成員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選舉為總理。
5.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后闡發(fā)為三民主義)
6.性質地位: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7.作用: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8.三民主義的作用: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
9.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10結果:起義軍占領武昌城,起義取得勝利。
11.影響: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國。
12.民國建立:1912年1月1日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定都南京。
13.措施:采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年;發(fā)布了一毓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的法令。頒布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4.紀年方法:1912年為民國元年(后面以此類推)
15.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6.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近代中國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巨變。
17.結果: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18.啟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第九課:新文化運動(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記憶口訣:中華民國建立初,新舊思潮起沖突,先驅“陳李”和“胡魯”,舉旗“科學”和“民主”,《新青年》擂戰(zhàn)鼓,“四倡”“四反”闖新路。
十月革命炮聲響,新世紀里見曙光,馬克思主義傳中國,救國救民指方向。
1.背景:
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資產階級的壯大;
、谛梁ジ锩品说壑疲裰鞴埠偷挠^念深入人心;
③袁世凱為實現(xiàn)獨裁專制,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
2.階級派別:資產階級激進派
3.代表人: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4.實質:封建思想和資本主義的交鋒
5.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
6.口號:民主、科學
7.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8.前期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9.后期內容:介紹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10.文學革命的代表人:陳獨秀、魯迅、胡適等代表作:《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等。
11.地位和性質作用: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地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12.認識:學習陳獨秀等愛國自強不斷求索,勇于實踐的精神。
第十課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記憶口訣:巴黎和會傳消息,中國落后受人欺,郁積憤怒像火山,五四運動就掀起,學生集會游行,“反帝愛國”搞斗爭,“外爭主權”反簽字,“內除國賊”曹汝霖,工人階級登舞臺,各地民眾當援兵,徹底反帝又反封,愛國精神后人敬。
1921記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樣,中共“一大”此召開,確立目標與黨綱,陳獨秀當書記,中國誕生共產黨。
一、五四愛國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反映出的實質問題:“弱國無外交”)
2、時間:1919年5月4日
3、過程:北大等校三千多人在陳獨秀和李大釗的領導下發(fā)動五四運動。
4、性質: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5、口號:
①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谌∠岸粭l”;
、鄯磳υ趯Φ隆昂图s”上簽字;
、軕娃k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6、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領導作用。
7、發(fā)展:工人罷工(主力),商人罷市,支持學生(先鋒)斗爭。五四運動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也說明北洋軍閥不得民心。
8、結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9、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時間:1921年7月23日至30日
2、地點:先在上海秘密召開,后在嘉興南湖召開。
3、參會人員: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共產國際的代表也出席了大會。
4、標志:中國共產黨成立了。
5、內容: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主義。大會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6、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7、性質: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8、為什么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俟伯a黨早期組織的建立者之一;
、谛挛幕\動的領導者。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2
初二歷史知識點(歌謠式)
一鴉片戰(zhàn)爭
(一)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
鴉片輸入中國后,中國貧弱更加劇。
1839林則徐,虎門銷煙長志氣,
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后人記。
(二)1840鴉片戰(zhàn),琦善與英搞談判,
民族英雄遭查辦,1842簽條款,
《南京條約》割香港,賠款2100萬(西班牙銀元),
開放五處商口岸,近代歷史此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一)1856到60,二次鴉片起戰(zhàn)爭,
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聯(lián)軍大火燒圓明園,燒殺搶掠無人性。
沙俄乘機起歹心,系列條約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萬,民族災難更加深。
(二)金田起義太平軍,1853占南京,
奮起抗擊洋槍隊,擊斃華爾快人心。
三、收復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為汗想稱王。
陜甘總督左宗棠,主張收復我新疆,
1876率清軍,“先北后南”好方針,
“緩進急戰(zhàn)”打敵人,收復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歷史意義大得很。
四、甲午中日戰(zhàn)爭
(一)日本稱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戰(zhàn)爭響,
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大戰(zhàn)英名揚,
指揮“致遠”撞“吉野”,日軍艦隊遭重創(chuàng)。
(二)清朝政府太無能,《馬關條約》又簽定,
“遼臺澎島”給日本,賠償二億兩白銀,
讓日辦廠又通商,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一)“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
反帝愛國立戰(zhàn)功,抗擊聯(lián)軍逞英雄。
1900銘記心,八國聯(lián)軍占北京,
燒殺搶掠喪天盡,馨竹難書此罪行。
(二)1901要記住,《辛丑條約》受屈辱,
賠款白銀4.5(億兩),反帝活動被禁錮,
東交民巷為使館,拆毀炮臺占鐵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3
一、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年8月)
1、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背景(原因):
、儆瓿晒I(yè)革命,成為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谇宄]關鎖國政策和自給自足經濟的危機;
、劢麩熯\動成為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
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擴大國外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原料(把中國變?yōu)樗脑袭a地和商品的傾銷市場)。
2、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1939年6月3日—25日,林則徐(清朝道光皇帝時)在廣州虎門銷煙。林則徐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啟示:是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國際禁毒日:6月26日(記:P2虎門銷煙圖)
3、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中國禁煙運動的重大勝利。它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表明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尊嚴的決心。
4、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和經過:
、1840年6月,英國艦隊封鎖珠江口,進行武裝挑釁,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1841年,英國強占香港島;
、1842年8月,英艦侵入到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軍求和。
。f片戰(zhàn)爭中的抗英英雄:關天培、陳化成,規(guī)模的抗英斗爭:三元里人民抗英)
5、《南京條約》:1842年8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附件。
主要內容:
①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苡⑸淘谌A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助記法:割香港、賠銀元、開口岸、議關稅)
6、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嬴f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谏鐣闹饕馨l(fā)生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變?yōu)橥鈬Y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前者成為最主要矛盾;
、鄹锩再|發(fā)生變化: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國侵略,同時反對本國封建統(tǒng)治者的斗爭;中國歷史進人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窇(zhàn)敗原因:政治腐敗,經濟和軍事技術落后。
、附逃枺郝浜缶鸵ご。
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年)
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原因:英法等為了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過程:1856年英國炮轟廣州,戰(zhàn)爭開始.第二年英法聯(lián)軍攻陷廣州.1958年俄,美,英,法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進北京,火燒了圓明園。給中國文化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也是對世界文明的踐踏和破壞。10月下旬英法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結束。(圓明園殘跡圖)
啟示:這是人類文明歷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蠻、兇殘的本質,有力的駁斥了所謂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是“野蠻人”的謬論。
3、到19世紀80年代為止,俄國割占中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俄國是近代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其中《璦琿條約》割占中國北方6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4、影響:經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5、太平軍抗擊洋槍隊:李秀成率太平軍分別在青浦大敗洋槍隊,1862年在浙江慈溪擊斃華爾,后來又多次擊敗由戈登率領的洋槍隊。
三、左宗棠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
(一)左宗棠收復新疆
1、19世紀60年代,中亞地區(qū)浩罕國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國出兵侵占伊犁,中國西北邊境出現(xiàn)危機。
2、1878年,左宗棠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qū)。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第一任巡撫是劉錦棠。
3、認識:左宗棠收復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國的陰謀,鞏固了祖國西北邊防,維護了祖國統(tǒng)一,功垂青史,是我國的民族英雄。
4、“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贏得春風度玉關!备桧灹俗笞谔氖諒托陆,開發(fā)新疆的功績。他還是洋務派地方代表。
。ǘ┘孜缰腥諔(zhàn)爭(1894-1895年)
1、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年(農歷甲午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戰(zhàn)爭。
2、黃海大戰(zhàn):1894年9月,日本艦隊與北洋艦隊在黃海激戰(zhàn),北洋艦隊損失慘重,同時也給敵軍以重創(chuàng)。
3、鄧世昌的主要事跡:黃海大戰(zhàn)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領全艦官兵英勇殺敵,壯烈殉國,他英勇作戰(zhàn)、不怕犧牲,是我國的民族英雄。
4、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去日本議和,簽訂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俑畹兀焊钸|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
②賠款:白銀2億兩;
、坶_商埠: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影響(危害):條約簽訂后,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野心。帝國主義列強經濟侵略加強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主張利益均沾,共同掠奪中國。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啟示:甲午中日戰(zhàn)爭是日本為實施對外擴張政策而挑起的',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落后是中國一次次挨打的主要原因。甲午戰(zhàn)敗和《馬關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的震撼與刺激,促成了中華民族的奮起。唯有不斷變革、自強、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國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四、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900年6月—1901年)
1、原因:為鎮(zhèn)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興起于山東,性質是反帝愛國運動。)
2、時間:1900年6月3、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奧匈帝國)
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斗爭:
、绷x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重大戰(zhàn)役有:
、倮确恢畱(zhàn)
、诖蠊量谥畱(zhàn)
③天津保衛(wèi)戰(zhàn)。
⒉評價義和團:義和團運動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對于阻止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義和團的蒙昧迷信及籠統(tǒng)排外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訓。
4、結果:中國戰(zhàn)敗,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等11國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主要內容:
、儋r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等稅擔保;
、趪澜嗣駞⒓臃吹刍顒;
、鄄饸Т蠊僚谂_,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
、軇澏ū本〇|交民巷為“使館界”不準中國人居住。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4
第1課鴉片戰(zhàn)爭
1.林則徐虎門銷煙
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時間:1839年6月3日
過程:1839年6月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
影響: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
2.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
英國發(fā)動鴉片的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yè)品,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
時間:1840年6月-1842年P3
結果: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
其內容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影響: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原因:鴉片戰(zhàn)爭以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時間: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聯(lián)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結果:占領北京后,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其中《璦琿條約》是割占我國領土最多的條約。
第三課太平天國運動
時間:1851-1864年
領導者: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過程:1853年占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tǒng)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擊洋槍隊,具有反帝斗爭的性質。P91862年9月太平軍在浙江慈溪的戰(zhàn)斗中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第3課收復新疆背景:P12
過程:1876年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兵分三路進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zhàn)”的策略,1878年收復了新疆。P13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4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
背景:1894年,日本為實現(xiàn)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時間: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戰(zhàn)役:黃海海戰(zhàn)鄧世昌率領致遠艦沖向敵艦與200余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
威海衛(wèi)戰(zhàn)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結果: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政府失敗后,1895年4月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其內容: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辟通商口岸等。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5課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背景: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了鎮(zhèn)壓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時間:1900.6——1901年,
過程:義和團奮勇抵抗,侵略軍被義和團圍困于廊坊,狼狽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處,無惡不作燒殺搶劫。
結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其內容: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在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P22
單元小結: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01年《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條約內容分別見P4,P17,P22)
第6課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目的:為了鎮(zhèn)壓農民起義,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
洋務運動的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洋務運動的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yè)。如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
(4)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1862年創(chuàng)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評價洋務運動(重點掌握):
1、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自救運動。(性質)
2、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統(tǒng)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
3、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使中國出現(xiàn)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yè)積累了累了生產經驗,培養(yǎng)了技術人才,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道路。
第7課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
時間:1895年春,
導火線:《馬關條約》的簽訂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影響:“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P32政治團體的形成
康有為、梁啟超創(chuàng)辦《萬國公報》宣傳維新變法,后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他們聯(lián)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2.戊戌變法
時間:1898年6月到9月,
內容:光緒帝發(fā)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P31):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性質:一次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運動
結果:1898年9月慈溪太后發(fā)動政變,把光緒帝囚禁在瀛臺,下令逮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了。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又稱“百日維新”
第8課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個革命團體,成立地點:檀香山)
2.1905年,他建立統(tǒng)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為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chuàng)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即“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4.武昌起義
時間:1911年10月10日
性質:一次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
結果:武漢三鎮(zhèn)取得勝利后,僅一個多月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獨立。中華民國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當選首任總統(tǒng)。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不足: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新文化運動
時間:從1915年起
主要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知識分子
口號: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標志:《青年雜志》的誕生第二年改為《新青年》內容:以四提倡四反對(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擴大: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在北京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性質)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后來。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5
一、君主集權的強化
1.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設置內閣,協(xié)助皇帝辦理政務。另有源于滿族舊俗的議政王大臣會議,成員多為手握兵權的滿族王公貴族,決定軍國大事,皇帝也無法輕易改變,皇權因此受到一定制約。
2.康熙帝時:設立南書房,召親信翰林學士入內值班,希望對權勢過重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加以鉗制,并將內閣部分職權歸于內廷,但實際作用有限。
3.雍正帝時:創(chuàng)設軍機房。
(1)職能:秉承皇帝旨意辦事,職掌參贊機務、批答奏章、草擬詔旨等,是為皇帝出謀劃策、輔佐皇帝總攬全國軍政事務的中央機構。
(2)主要成員:由皇帝挑選親信滿漢大臣充任。
(3)詔令:擬就的詔令,不經內閣直接發(fā)往各地,稱“廷寄”。直接下達中央各職能部門,稱“交片”。
(4)乾隆帝時:加強軍機處的職能,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也形同虛設,皇權空前加強。
二、閉關政策
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對外交通、貿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經濟的產物。把海外貿易限制廣州一帶,規(guī)定外國商人一切商務均需通過少數(shù)特許“行商”之手,對出口商品的種類、數(shù)量實行限制等。閉關政策雖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資本主義海盜式的掠奪和侵擾東南沿海時起過積極作用,但閉關政策嚴重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的萌芽和發(fā)展,阻礙了中國人學習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社會文明遠遠落后于西方。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該政策的破產。
三、明清經濟發(fā)展
1.明代引進原產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代不斷推廣種植。
2棉花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絲織業(yè)中心;清代南京后來居上。
3.景德鎮(zhèn)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青花瓷暢銷海內外。
4.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
【初二上冊歷史知識點經典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