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圣者,他一樣有感情,但是他這種感情是會入本性的的東西,也就是說,純正因悟道而生起的慈悲心。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佛語經(jīng)典語錄,更多正能量語錄歡迎訪問YJBYS語錄網(wǎng)。
執(zhí)著有如生命的休止符。
所謂的「放下」即是把什么事都化為沒有的力量。
顯教的基礎若不打牢的話,修密宗是最容易感應,也最容易走錯路的。
人是自己的主宰,在他上面再沒有更高級的生靈或力量,可以裁決他的命運。
沒有力量的正義是空虛的。
人睡著了,夢境就真實不虛;人不覺醒,世俗瑣事就成為致命的葛藤。
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你只要加一個「我」的觀念,所有的痛苦不幸通通衍生出來。
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
無念乃是沒有凡夫染著之念,而有圣人清凈妙有之念。
固執(zhí)的人用不著對他多費口舌,失敗的教訓會叫他回過頭來找你。
適當?shù)挠,是人類所必須的,但超過了范圍,痛苦、罪惡,便如影隨形。
真正的神通,是把煩惱弄通。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有多少。
心中若擁有智慧、解脫,比外表穿西裝的更好看。
但息妄念,別無圣解。
其它宗教的升天堂是去享樂,佛法里講的往生凈土,是帶有任務去的。
「道」是解脫啊,叫你吃素哪里是道呢?只是助緣啊,叫你持戒也是助緣,要般若實相的叫做「道」。
在這個無常的世間,你想要追求到真正的快樂,那是一種愚癡, 是一種奢求。
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生命是妄想的產(chǎn)物。
法輪未轉,食輪先轉。
不要用抗拒的心態(tài)來面臨這個世間。
坐在那個地方什么東西都不想,那個叫做迷迷糊糊,在《易經(jīng)》里面講就是混沌未開,陰陽兩極未分的時候,那就是無極狀態(tài),那就是無明。
人的價值,在于奉獻與犧牲。
對別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記得!往生極樂世界是現(xiàn)在的事情,不是臨命終的事情。先搞清楚這個觀念,才能夠學佛,不是一天到晚誦經(jīng)、拜佛、念佛,就可以解決人世間所有的事情,人世間所發(fā)生的事情非常非常的多,我們要擁有大般若的智慧,要處理現(xiàn)在的事情,才能夠在臨命終往生自在。所以說,往生是現(xiàn)在的事情,現(xiàn)在的執(zhí)著、分別、顛倒見,你就一定要把它處理好,靠著臨命終別人助念,叫作賭博。
幸運有時會在逆境中出現(xiàn)。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后空持手一只。
陶器用泥和水和成,最后仍要歸于碎片。生命亦正如陶器,故知無常乃是人生的常理。
忍辱多福。
逃避現(xiàn)實的困境,就是逃避菩提、遠離菩提。我們要如何才能完成菩提之道?必須面對困境,一切苦與樂,都能夠觀照、解脫。
非做不可的事,聰明人一開始就做,傻瓜卻要等到最后才做。
成佛以后的狀態(tài),簡單講,就是任何假相都騙不過他。
吵鬧處,須冷靜。冷落處,須熱情。
生命無常,剎那生滅,莫被幻境所騙。
修行要有志氣,乃在于肯與不肯之間(放下即是)。
有德自然香。
諸佛菩薩要修行,一定要離相。
人若淪為欲望的奴隸,便會喪失心靈的寧靜。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我們喜歡把家里的燈點得很亮,卻不愿意把自己內(nèi)心的智慧點亮。
深思熟慮,培養(yǎng)自己定靜的性格,才能擔當大事。
多用心聽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的看法。
肯犧牲的人有福報,大無我的人大福報,就這樣子。徹底的無相就是佛,福報最大。
語言尖酸,終身薄福之人。
這個世間的追求到最后,一定是空。
生命要掌握在投資在你不會后悔的地方,這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每個困難都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