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经典一区,日韩a免费,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国产免费一级视频,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4-08 12:25:05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模板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模板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1

  1、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

 、偕锏纳钚枰獱I養(yǎng)

 、谏锬苓M行呼吸

 、凵锬芘懦鲶w內產生的廢物

 、苌锬軐ν饨绱碳ぷ龀龇磻

 、萆锬苌L(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遺傳(相同)和變異(不同)的特性

 、叱《疽酝,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huán)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tǒng)。

  3.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捕食、競爭、合作、寄生。

  2、細胞

  1.細胞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器、細胞核

  2.生物體的成長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是分不開的。

  3.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1)線粒體:線粒體形狀為棒狀,線粒體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xù)的界膜;

  功能: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細胞動力車間”。

  (2)內質網:內質網是指細胞質中一系列囊腔和細管,彼此相通,形成一個隔離于細胞質基質的管道系統(tǒng)。

  功能: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的及脂質合成“車間”。

  (3)中心體:中心體是細胞中一種重要的無膜結構的細胞器,每個中心體主要含有兩個中心粒。存在于動物及低等植物細胞中。

  功能:中心體是細胞分裂時內部活動的中心。

  (4)葉綠體: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功能: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yǎng)料制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5)高爾基體:亦稱高爾基復合體、高爾基器。是真核細胞中內膜系統(tǒng)的組成之一,是由單位膜構成的扁平囊疊加在一起所組成。扁平囊為圓形,邊緣膨大且具穿孔。

  功能:高爾基體主要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fā)送站”。

  (6)核糖體:舊稱“核糖核蛋白體”或“核蛋白體”,普遍被認為是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器,除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植物篩管細胞外,細胞中都有核糖體存在。

  功能:核糖體的主要功能是將遺傳密碼轉換成氨基酸序列并從氨基酸單體構建蛋白質聚合物。

  (7)溶酶體:溶酶體是分解蛋白質、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細胞器。

  功能:是“消化車間”,分解從外界進入到細胞內的物質,也可消化細胞自身的局部細胞質或細胞器,當細胞衰老時,其溶酶體破裂,釋放出水解酶,消化整個細胞而使其死亡。

  (8)液泡:液泡是一種由生物膜包被的細胞器,在所有的植物(未成熟的植物細胞沒有液泡;有些高度成熟的植物細胞也是沒有液泡的,如石細胞)和真菌細胞,以及部分原生生物、動物和細菌細胞中廣泛地存在。

  功能: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強維持細胞的緊張度是它所起的明顯作用。

  3、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①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觀察

  (4)收鏡裝箱

  3.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觀察的視野范圍就越小,觀察到數(shù)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

  5.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制成玻片標本,常用的玻片標本:切片、涂片、裝片(注意三者區(qū)別,分為臨時和永久的)

  6.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觀察軟木薄片,發(fā)現(xiàn)了細胞。

  食物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知識點

  消化道:

  口腔:牙齒咀嚼食物;舌攪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幫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與氣體的共同通道(消化道與呼吸道在這交匯)

  食道:能蠕動,將食物推進胃中

  胃:(1)胃蠕動,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質

  小腸:(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腸,肝臟分泌的膽汁與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腸

  (2)腸腺分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3)通過蠕動,使食物與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大腸:通過蠕動,把食物殘渣推向肛門

  肛門:糞便由此排出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2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谏锬苓M行呼吸

 、凵锬芘懦鲶w內產生的廢物

  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萆锬苌L(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遺傳(相同)和變異(不同)的特性

 、叱《疽酝猓锒际怯杉毎麡嫵傻摹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huán)境的總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統(tǒng)。

  3.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捕食、競爭、合作、寄生。

  生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知識點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反。

  射弧的概念: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書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過程:扣擊部位:膝蓋下位的韌帶現(xiàn)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頭肌及肌腱內的感覺神經末梢,神經中樞:位于脊髓灰質中

  效應器:(下肢的)股四頭肌及其內的運動神經末梢

  3)反射的類型

  簡單的反射(非條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會消失,反射中樞在脊髓)

  復雜的反射(后天經學習獲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樞在大腦)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3

  探索生命

  1.顯微鏡:

  ⑴反光鏡:反射光線,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

 、普诠馄鳎荷厦嬗写笮〔坏鹊墓馊Γ饩強時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

 、悄跨R:放大倍數(shù)越大,鏡筒越短;

 、任镧R:放大倍數(shù)越大,鏡筒越長(因此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變暗);

 、纱譁式孤菪捍致哉{節(jié),找到物象;

 、始殰式孤菪壕氄{節(jié),物象更清晰。

  2.臨時玻片的制作過程:擦玻片→中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若為動物細胞滴0.9﹪的生理鹽水)→取材料→放水中,且展平→蓋蓋玻片→染色、吸水(染色用稀碘液)。

  3.實際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放大倍數(shù)越高看到的細胞越大細胞數(shù)目越少,視野越暗。

  4.顯微鏡成像的規(guī)律:上下顛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應是“d”。

  5.怎樣將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像偏什么方位,就把玻片向什么方位移(如從顯微鏡中看到物像在左上方,應將玻片向左上方移動)。

  6.顯微鏡中污點的找尋(轉動目鏡,污點動,在目鏡上;或者移動標本,污點動,在玻片上;或者轉動目鏡、移動標本,污點都不動,則在物鏡上)。

  7.低倍鏡換用高倍鏡時視野會變暗,應換大光圈、凹面鏡。

  8.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讓光線能透過。

  9.科學探究常需要進行對照實驗,對照實驗中除了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實驗變量是的)。探究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細胞壁:(保護細胞內部結構、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是全透性的。

  2)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持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皣鷫烷T衛(wèi)”。)3)細胞質:(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是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4)細胞核:(貯存并傳遞遺傳信息。——“管理和調控部門”)。

  5)葉綠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貯存在有機物中即光合作用的場所——“生產車間”,是能量轉換器)。

  6)線粒體:(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把有機物的化學能釋放出來,是能量轉換器)。

  7)液泡:(內有細胞液,與細胞的吸水與失水有關,只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中央大液泡。)

  2.動物細胞的結構:1)細胞膜;2)細胞質;3)細胞核;4)線粒體。

  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

  不同點:動物細胞無細胞壁、葉綠體和大液泡。

  4、細胞核: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內含有染色體,染色體中含有遺傳物質,它能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4

  第一節(jié)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圍

  以海平面為標準,生物圈向上可達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的深處。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

  大氣圈的底部,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鳥類、可飛翔的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離海平面150米的水層,主要生物有魚類,水中的一些哺乳動物等;

  巖石圈的表面: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陸地不如動物,爬行動物等。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第二節(jié)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

  1.影響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因素可以分為兩個大類: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溫度、空氣、水等。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最常見的有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捕食關系:如獅子捕食斑馬、羚羊等;競爭關系:如同一塊田中的莊稼與雜草爭奪陽光和養(yǎng)料;合作關系:如螞蟻、蜜蜂家族成員分工合作;

  2.對照實驗

  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的實驗,叫對照實驗。為確保實驗結果,一般都設計對照試驗。

  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鼠婦喜歡溫暖、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

  探究的過程: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和交流。

  第三節(jié)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生物依賴環(huán)境:魚必須生活在水中,苔蘚必須在陰涼處生存。

  生物適應環(huán)境:仙人掌葉子退化成針,駱駝刺的根系非常龐大。

  生物影響環(huán)境: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jié)空氣濕度、植物可以防風固沙、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和環(huán)境不斷的相互影響,生物又在不斷的適應環(huán)境,卻又依賴一定的環(huán)境。

  第四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2.生成系統(tǒng)的組成: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3.食物鏈和食物網: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沿著食物鏈,營養(yǎng)級越來越高,生物數(shù)量越來越少,所含能量越來越少。

  4.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qū)罩上,結果發(fā)現(xiàn),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失調。

  第五節(ji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1.多種生態(tài)系統(tǒng)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qū),動物種類繁多。

  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分布在干旱的地區(qū),動植物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組成,動植物種類繁多。

  淡水系統(tǒng)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組成。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在多水和過濕的條件下形成的,動植物種類繁多。

  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人工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動植物相對來說較少。

  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類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相對來說較少。

  2.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3.生物圈2號失敗的原因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太簡單,物種太少,它說明:地球目前仍是我們唯一的家園。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5

  觀察植物細胞

  實驗過程:擦、滴、撕、展、蓋、染、吸。

  1、切片、涂片、裝片的區(qū)別P42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過程:擦、滴、刮、涂、蓋、染、吸。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細胞質:液態(tài),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空中飛行的動物

  1、空中飛行的動物有昆蟲、蝙蝠、鳥類等。

  2、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除了鴕鳥和企鵝等少數(shù)鳥不能飛行外,絕大多數(shù)都善于飛行。飛行使鳥類擴大了活動范圍,有利于覓食和繁育后代。

  3、鳥適于飛行的特點:

 、袤w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翔時空氣的阻力)

  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③胸部有高聳的龍骨突,長骨中空(內充空氣)

 、苄丶“l(fā)達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tǒng)發(fā)達,消化、吸收、排除糞便都很迅速。

  ⑥心臟四腔,心搏次數(shù)快,循環(huán)系統(tǒng)結構完善,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的能力強。

  ⑦有發(fā)達的氣囊,既可減輕體重又與肺構成特有的雙重呼吸。⑧喙短,口內無齒,無膀胱,直腸短,糞便尿液及時排出,右側卵巢、輸卵管退化(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體重,適于飛行)?傊B類是體表被羽、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恒定的一類動物。

  4、翼(翅膀)是鳥的飛行器官。氣囊輔助肺的呼吸。

  5、鳥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飛行)和絨毛(主要用于保溫)。

  6、家鴿喙(就是口)內沒有牙齒,食物不經咀嚼經咽、食管進入嗉囊!M入肌胃(內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超過100萬種,也是會飛的無脊椎動物,因而是分布最廣泛的動物。

  8、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對足,2對翅。蜘蛛、蜈蚣、蝦、蟹等都不是昆蟲,但它們都是節(jié)肢動物。節(jié)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jié)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

  9、昆蟲的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表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fā)的作用。

  10、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tài)發(fā)育成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6

  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的結構層次

  1.綠開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長發(fā)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2.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植物體和動物體結構層次比較:

  植物: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動物: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

  動物體和植物體結構層次相比,植物體沒有系統(tǒng)這一結構層次。

  我們平時常見的生物,都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其實,生物圈中還有不少肉眼很難看見的'生物,它們的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稱為單細胞生物。大多數(shù)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濕潤的環(huán)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體上。常見的單細胞生物有大腸桿菌、酵母菌、草履蟲、變形蟲、衣藻等。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07-18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05-29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4-10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11-18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2-17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的總結01-22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3-23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1-09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