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经典一区,日韩a免费,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国产免费一级视频,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2-14 08:53:25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精]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5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精]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5篇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

  判斷氣候類型

  A、先以氣溫定帶(氣候帶),縮小范圍

  全年平均氣溫高于20℃,最低氣溫月均溫在15℃以上,為熱帶(包括四種)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為XX熱帶季風氣候或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低于0℃,為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氣候類型),鎖定目標。

  夏雨型: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XX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全年多雨型: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均勻型: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2

  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的特點:

  地球運動

  圍繞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轉運動

  地軸

  自西向東

  北逆南順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陽日(晝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時

  線速度:赤道,向兩級遞減

  公轉運動

  太陽

  自西向東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歸年

  近日點:(1月初)快

  遠日點:(7月初)慢

  2、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書本18頁圖1-3-5)

  黃赤交角:概念: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度數:目前是23°26′

  產生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圖自畫)(書本19頁圖1-3-6)

  回歸年:是以春分日為參考點的。太陽連續(xù)兩次通過春分日的時間間隔。

  …………………………………………23°26′N

  0°

  ………………………………………23°26′S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3

  1.四季劃分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變化。

  2.劃分的方法有三種:

 。1)物候四季: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

 。2)傳統(tǒng)四季:以“四立”為起始點。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為起始點。

  3.五帶的劃分依據是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界限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

  4.黃赤交角與回歸線、極圈之間的關系

 、劈S赤交角的度數等于南北回歸線的緯度數,與極圈的緯度數互余。

 、迫绻S赤交角變小,南北回歸線度數變小,極圈度數增大,從而使熱帶和寒帶的范圍縮小,溫帶范圍擴大。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南北回歸線緯度變大,極圈緯度減小,熱帶和寒帶的范圍擴大,溫帶范圍縮小。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4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wèi)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月球: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4.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5.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6.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tài)水。

  7.大行星按特征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5

  (一)晝夜交替

  1、(1)晝夜現象產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發(fā)光;

  (2)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轉。

  2、晨昏線的判讀:在晨昏線上任找一點,自西向東越過該線進入晝半球,說明該線是晨線,反之是昏線。

  3、晨昏線與赤道的關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

  4、晨昏線與太陽光線的關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5、晨昏線與地軸的夾角變化范圍:0°~23°26′

  6、太陽高度的分布:晝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線上=0°。

  7、晝夜交替的周期:一個太陽日=24小時

 。ǘ┑胤綍r的計算

  1、地方時計算原理:

 、俚胤綍r東早西晚(同為東經,經度越大越偏東;同為西經,經度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經偏東時間早)

 、谕粭l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每隔15°地方時相差1小時(即1°=4分鐘)

  2、地方時計算方法:

  某地地方時=已知地方時±4分鐘×兩地經度差

  說明:①式中加減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所求地在已知地的東邊用加號,在已知地的西邊用減號。

 、诮浂炔畹挠嬎悖和瑴p異加——兩地同為東經或同為西經相減;一為東經一為西經相加。

 、塾嬎悴襟E:確定兩地經度差;換算兩地時間差;判斷兩地東西方向;帶入計算。

  3、晝夜長短的計算

  ⑴晝。喝我痪暰落在晝半球內的部分。

 、埔够。喝我痪暰落在夜半球內的部分。

  ⑶計算:①晝長=晝弧對應的經度數÷15°;

 、谝归L=夜弧對應的經度數÷15°

 。ㄈ﹨^(qū)時的計算

  所求地的區(qū)時=已知地的區(qū)時±兩地時區(qū)數差

  說明:

 、贂r區(qū)數的計算:當地經度數÷15°,商四舍五入得時區(qū)數。

 、跁r間差的計算:同減異加——兩地同為東時區(qū)或西時區(qū)相減;一為東時區(qū)一為西時區(qū)相加。

 、奂訙p號的選用條件:東加西減(同為東時區(qū),時區(qū)數越大越偏東;同為西時區(qū),時區(qū)數越小越偏東;一東一西,東時區(qū)偏東時間早)。

 。ㄋ模┕庹請D的`判讀方法和步驟

  1、標自轉方向,判斷晨昏線

  2、定日期:

 、疟睒O圈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出現極夜)為6月22日;

 、票睒O圈出現極夜(或南極圈出現極晝)為12月22日;

 、浅炕杈與經線重合,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時間計算:

  ⑴找特殊時刻點:

 、俪烤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6點;

  ②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地方時為18點;

 、燮椒謺儼肭虻慕浘地方時為12;

 、芷椒忠拱肭虻慕浘地方時為24點或0點。

 、埔罁浂认嗖15°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原則推算時間。

  4、確定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庞扇掌诙ㄖ鄙潼c的緯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即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6

  洞庭湖濕地

  1、作用:提供水資源,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調洪蓄水,美化環(huán)境,凈化水中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洞庭湖作用:維持生物多樣性,調洪蓄水,提供豐富的農產品,航運,旅游觀光。)

  2、濕地減少:(原因)圍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在湖區(qū)沉積。(影響)調洪能力下降,易發(fā)生洪澇災害,生物多樣性破壞,航運受到影響。

  3、保護:退田還湖、還濕地,退耕還林還草,防治水污染,保護野生動植物。(長江流域)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退田還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賑、移民建鎮(zhèn)、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4、合理利用:保護濕地植被,禁止濫捕濫獵,保護生物多樣性,要保證濕地的數量和質量,保證濕地的.功能和效益。不合理利用:砍伐灌木,開墾土地,過度捕撈,泥沙淤積,環(huán)境污染,水體工程建設不斷,城鎮(zhèn)建設。

  5、氣候特點:XX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6、商品糧基地:降水豐沛,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糧食生產基礎好。農業(yè)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增產潛力大。交通便利,科技含量高。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7

  地球的運動

  1、地球運動的特點:

  地球運動圍繞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轉運動,地軸自西向東,北逆南順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陽日(晝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時

  線速度:赤道,向兩級遞減

  公轉運動

  太陽自西向東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歸年

  近日點:(1月初)快

  遠日點:(7月初)慢

  2、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書本18頁圖1—3—5)

  黃赤交角:概念: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度數:目前是23°26′

  產生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圖自畫)(書本19頁圖1—3—6)

  回歸年:是以春分日為參考點的。太陽連續(xù)兩次通過春分日的時間間隔。

  …………………………………………23°26′N

  0°

  ………………………………………23°26′S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晨昏線晨線:由到

  1)產生晝夜更替昏線:由 到

  晝夜更替周期:

  意義:使地面白天增溫不至于過分炎熱,夜晚冷卻時不至于過分寒冷,保證了地球上有機體的生存和發(fā)展。

  2)產生地方時

  ①定義: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叫地方時。同一條經線上,地方時相同。

 、谔攸c:東早西晚15°/時4°/分鐘

  ③計算公式:求地方時=已知地方時+/—時差(東“+”西“—”)

 、軈^(qū)時:①定義:每一時區(qū),以該時區(qū)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該區(qū)區(qū)時。

 、谟嬎愎剑呵髤^(qū)時=已知區(qū)時+/—時區(qū)差(東“+”西“—”)

 、郾本⿻r間=東八區(qū)區(qū)時=120°E地方時

  3)使物體水平運動方向發(fā)生偏轉

  偏移規(guī)律:沿運動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無偏轉

  4)地球呈橢球體也和地球自轉有一定關系

  5、地球公轉與自轉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地理意義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8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巖石分三大類:

 、賻r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诔练e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巖(變質作用)。

  2、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4、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鋒面系統(tǒng)(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

  三、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區(qū)域差異

  1、地理環(huán)境包括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四、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可從形態(tài)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qū),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規(guī)模較大;山區(qū)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qū)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山地、丘陵地區(qū)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9

  1、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的不同側重點:

 、 發(fā)達國家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動力短缺,制約資源開發(fā)與經濟發(fā)展。

  措施:鼓勵生育 ,引進移民。

 、 發(fā)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

  問題:人口老齡化,青壯年負擔過重以及贍養(yǎng)眾多孤寡病殘老人。

  措施:關心照顧老人,建立社會保障、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2、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土壤、水、礦產、自然災害。

  2、經濟因素:經濟發(fā)展、交通和通信。

  3、社會因素:政策、社會變革、戰(zhàn)爭和宗教。

  3、人口遷移對遷入、遷出地的影響?

  例:據統(tǒng)計,四川人口大量遷往廣東省,試分析人口遷移對四川和廣東的影響?

  (1)對四川的影響:

  有利:

 、偌訌娕c外界的聯(lián)系,有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

 、诰徑饬水數氐娜说孛,促進環(huán)境保護;

 、蹘Щ卮罅抠Y金,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

  不利:人才和大量勞動力流失。

  (2)對廣東的影響:

  有利:

  ①促進資源開發(fā),帶動經濟發(fā)展;

  ②提供廉價勞動力,促進城市建設; ③促進第三產業(yè)發(fā)展。

  不利:

  ①加劇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诩哟蠼逃、住房、交通等方面的壓力;

 、奂哟笊鐣伟补芾黼y度。

  4、城市化的主要表現:

 、俪鞘杏玫匾(guī)模不斷擴大;

 、诔鞘袛盗坎粩嘣龆;

 、鄢鞘腥丝跀盗吭龆;

  ④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衡量指標);

 、莩鞘械燃壧嵘。

  5、保護和改善城市環(huán)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衛(wèi)星城,開發(fā)新區(qū),控制城市中心區(qū)的規(guī)模;建立與城市經濟相適應的城市發(fā)展機制;向郊區(qū)分散人口和工業(yè),建設衛(wèi)星城。

  2、合理進行城市規(guī)劃,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對城市進行功能分區(qū),妥善安排城市功能區(qū)用地;對工業(yè)企業(yè)合理布局,適當分散污染源;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條件。

  6、農業(yè)區(qū)位因素分析與評價

  答題思路模式:

  自然因素:

 、俚匦微跉夂(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③土壤④水源(灌溉)

  社會經濟因素:

 、菔袌觫藿煌á邉诹,⑧科技,⑨政策

  案例:請分析成都平原作為我國商品糧基地的條件(有利和不利)

  有利條件:

 、俚匦伪容^平坦廣闊;

 、趯籴航瓫_積扇,土壤深厚肥沃;

 、蹖賮啛釒Ъ撅L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④有岷江及都江堰工程,水源充足;

 、萑丝诔砻埽瑒趧恿ωS富;

 、薜貐^(qū)城市和工業(yè)比較發(fā)達,糧食市場需求量大;

 、哂嗅航\和寶成-成昆鐵路,交通方便。

  不利條件:

 、偌撅L氣候,水旱災害嚴重;

 、谌丝诔砻,人均耕地少,糧食商品率較低。

  其他例子:東北平原、江漢平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發(fā)展農業(yè)的有利和不利條件

  案例:青藏高原地區(qū)農業(yè)生產:

  有利條件是:

 、 地勢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強;

 、 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質的轉化;

 、 高寒低溫,生命活動弱,生長周期長,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營養(yǎng)物質積累;

 、 夜雨較多,有利于減少蒸發(fā),讓植物充分吸收利用;

  ⑤ 河谷地帶積溫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約因素:

 、 降水稀少,水源不足;

 、 地形復雜,溫度過低,生長期短;

  ③ 經濟、技術落后,資金缺乏,交通不便;

 、 地勢起伏大,生態(tài)脆弱,耕地面積小。

  7、工業(yè)區(qū)位分析與評價

  答題思路模式:

  ① 資源(原料),②能源,③市場,

  ④交通,⑤科技,⑥勞力(數量與素質)

  ⑦政策,⑧原有工業(yè)基礎,⑨農業(yè)條件(提供糧食和輕工業(yè)原料)

  案例:請分析我國遼中南工業(yè)基地發(fā)展工業(yè)的條件

  有利條件:

 、賲^(qū)域煤(撫順、阜新)、鐵(鞍山、本溪)、石油(遼河油田)等資源、能源豐富;

 、谂R近黑龍江、內蒙古等地煤礦;

 、蹥v史悠久,工業(yè)基礎好;

 、艹鞘邪l(fā)達,且靠近北京、天津、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市場廣闊;

 、萑丝诔砻埽瑒趧恿ωS富;

 、尬挥谘睾,鐵路網稠密,水陸交通方便;

 、呖拷鼥|北農業(yè)基地,農業(yè)條件好;

 、嘤袊艺衽d東北等政策的支持。

  不利條件:

  ①作為重工業(yè)基地,能源略顯不足;

 、谒诘亟邓伲恿髁髁啃。Y源不足;

 、酃I(yè)結構老化,技術略顯落后。

  其他例子:分析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攀枝花鋼鐵工業(yè)基地、上海寶鋼的發(fā)展條件

  8.港口區(qū)位條件分析

  (1) 自然條件

 、偎w深度:等深線密集,港闊水深,利于航行

 、诤臣帮L向:避風海灣,風浪小,利于船只停泊

 、垩匕兜匦螚l件:平坦開闊,利于設施建設

  ④不凍不淤

  (2)社會經濟條件

 、訇懮辖煌l件:可以水陸聯(lián)運②依托城市:城市發(fā)達便于提供人財物支持③經濟腹地:發(fā)達廣闊港口重要性強

  案例: 毛里求斯東北部首都,是全國的城市和港口,請分析其港口發(fā)展的有利條件。

 、 位于西北海灣,屬于東南信風背風港,風浪小;

 、谝劳谐鞘(首都,城市)發(fā)達;

  ③位于兩大公路交匯處,陸上交通聯(lián)系方便;

  ④經濟腹地比較廣闊

  9、影響航空港的區(qū)位因素

  (1)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

 、俚匦危河衅教归_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②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云霧。

  (2)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lián)系。

  (3)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

  10.交通線建設限制因素與意義:

  例:分析西南地區(qū)交通建設的限制因素及南昆線修建的意義?

  (1)限制因素:

 、俚匦危憾喔呱綅{谷,跨二三級階梯,地勢起伏大;

 、诘刭|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fā),交通建設困難;

  ③氣侯:位于季風氣侯區(qū),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芩模荷礁吖壬,河流眾多,工程建設量大。

  (2)意義:

 、俳煌ㄒ饬x

  A.減輕相關運輸線的壓力,提高行駛速度,節(jié)省時間。

  B.完善運輸網絡,完善基礎設施。

 、诮洕饬x

  A.促進資源開發(fā)和經濟發(fā)展,把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

  B.促進經濟交流與合作,加快物質流通和商業(yè)發(fā)展。

  C.增加就業(yè),促進相關產業(yè)發(fā)展。

  D.使西南地區(qū)具有出海大通道,促進對外貿易。

 、壅我饬x

  鞏固國防,保衛(wèi)邊疆,維護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繁榮和穩(wěn)定。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0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1

  1、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天體系統(tǒng):天體之間因萬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tǒng)。結構層次(略)

  可見宇宙:也稱為“已知宇宙”,是指人類已經觀測到的有限宇宙,半徑約為140億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

  外部條件: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處于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中。

  內部條件:日地距離適中(1.5億千米)——適宜的溫度。

  地球體積質量適中且原始大氣經長期演化—適于生物呼吸的大氣。

  地球內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的外部結構:指太陽的大氣結構,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周期約為11年)。

  3、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周期為一個太陽日(24h)。晨線和昏線的判讀。

  (2)地方時:因經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東早西遲。

  (3)地轉偏向: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發(fā)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讀)

  4、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約為23.5o。如果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擴大,溫帶縮小。如果黃赤交角變小,溫帶擴大,熱帶、寒帶縮小。

  (2)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軸的指向保持不變,導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之間的回歸移動。

  5、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數遞增(或西經度數遞減)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為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若北極圈為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回歸線。

  直射點的經緯度確定:緯度由直射緯線的緯度確定,經度由地方時為12點的經線決定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即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為12點,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為0點,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為18點。

  (4)判斷晝夜長短:晝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5)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

  某緯度正午太陽高度=900-該緯度與直射點的緯度差(緯距)。

  6、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全球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可劃分為六大基本板塊(名稱與分布)。

  (2)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3)板塊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海溝和造山帶,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或海溝-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2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

  1.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內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內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結果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水平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運動,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外力作用對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結果使地表趨向平坦。

  (3)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巖漿→巖漿巖:在巖漿活動過程中伴隨侵入作用和噴出作用,巖漿冷卻凝固而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沉積巖:在地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后,經固結成巖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變質巖:經變質作用形成已經形成的巖石→巖漿: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地幔深處)被高溫熔化成為新的巖漿。

  2.山地的形成

  (1)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a)褶皺山褶皺:巖層的一系列波狀彎曲。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內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成為山嶺,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成為谷地,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b)斷塊山斷層:巖層斷裂后發(fā)生明顯位移,形成的原因:地殼運動,壓力、張力作用。上升巖體形成地壘,如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體形成地塹,如我國的。渭河谷地、吐魯番盆地。斷層處往往形成溝谷、河流,原因斷層處巖石破碎,易受侵蝕作用。c)火山巖漿沿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形成熔巖高原;巖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形成火山。

  (2)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修建成本高,工程難度大。a)運輸線路結構:以公路為主,鐵路為輔。b)線路分布格局: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c)線路延伸方向:迂回前進,線路彎曲程度和總長度一般大于相應的平原和丘陵地區(qū)。

  3.河流地貌的發(fā)育

  (1)河流侵蝕地貌與堆積地貌a)河流侵蝕地貌:溯源侵蝕,下蝕,側蝕。(以河谷為例)b)河流堆積地貌:洪積—沖積平原(山前),河漫灘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沖積平原為例)

  (2)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河流的沖積平原為聚落分布提供了有利的條件:a)充足的生產、生活用水b)便捷的對外聯(lián)系和運輸c)因地勢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把握地理規(guī)律

  這個層次,強調的不是背誦,而是理解。我們要把地理當成物理來學習,從最根本的大氣壓力的知識開始,逐步來理解“氣壓梯度力”這個概念。

  我們要相信高中地理是有規(guī)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它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在物理規(guī)律的支配下進行的。把握好了這些規(guī)律,雜亂無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背誦知識點

  高中地理是一門以背為主的課程。要想學好地理,就要用恒心和毅力將課本上的重要知識點和一些重要的圖好好背在腦子中,經常翻翻書看看,并且有意識的往腦子里記。

  其次。在地理考試中,往往會考到一些課本上沒有的題。所以,我認為買一本好的資料書(譬如全解)非常有必要,我們可以將資料書內的重點記在腦子中。

  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

  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有哪些

  課上注意聽講

  高中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記憶起來就會容易很多。所以上課聽講是關鍵。有的人認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會成績好。其實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記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歸納法

  是對某些高中地理知識總結分類,串成一條線。如我國有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歸納后可知可知它是我國一月份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是800MM等降水量通過的地方。是暖溫帶與亞熱帶通過的地方。是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線。⑤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線。⑥是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把握地理規(guī)律

  我們要知道高中地理學習是有規(guī)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變遷以及其它各種自然現象,都是在物理規(guī)律的支配下進行的。把握好了這些規(guī)律,雜亂無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3

  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

  1、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

 、俅悍秩(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陽直射于赤道處,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谙闹寥(6月22日),太陽直射在23.5°N,該日全球晝夜長短分布特點有: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極夜;從北極圈到南極圈晝逐漸變短夜逐漸變長;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赤道晝夜等長。

 、鄱寥(12月22日),太陽直射在23.5°S,該日全球晝夜長短分布特點有: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qū)出現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地區(qū)出現極晝;從北極圈到南極圈晝逐漸變長夜逐漸變短;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赤道晝夜等長。

  ④赤道上永遠晝夜平分。

  2、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

 、偬栔鄙潼c在北半球,則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晝越長夜越短;

  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南,晝越長夜越短。

 、谔栔鄙潼c向北移動,則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向南移動,則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

  3、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赤道與極圈之間,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4、太陽直射點位置與日出、日落方位的對應關系

  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則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則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則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5、晝夜長短的計算:

  常規(guī)計算:根據晝弧或夜弧所占比例計算或根據日出、日落時間計算。

  規(guī)律計算:同一緯線上各地晝長相等;北半球某度數緯線上的.晝長=南半球同度數緯線上的夜長。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4

  環(huán)境承載力

  ①定義:養(yǎng)活的人口數(生存)。

 、谟绊懸蛩兀嘿Y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資源決定,木桶效應)、經濟等。

 、厶攸c: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世界100億,中國16億。

  合理人口容量,定義:養(yǎng)好的人口數(發(fā)展)

  影響因素:

 、僮匀画h(huán)境:正相關(現實人口間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

  ②地域開放程度:正相關(日本、荷蘭、比利時利用別國資源)。

 、郾緡匀毁Y源:正相關。

 、苌钯|量、消費水平:負相關。

 、菘萍及l(fā)展水平:當多開發(fā)的資源大于多需要的資源:正相關;當多開發(fā)的'資源小于多需要的資源:負相關。

 、挢毟徊罹啵贺撓嚓P。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5

  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應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環(huán)境要素與環(huán)境總體特征協(xié)調一致的關系。常分析某一區(qū)域自然景觀的成因,如結合地理位置分析氣溫、降水等對生物景觀的影響。

  2)分析地理環(huán)境某一要素變化導致其他要素甚至整個環(huán)境的變化。一般結合區(qū)域圖、景觀圖、資源問題和環(huán)境問題,運用各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變化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根據不同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一個區(qū)域的變化對其他區(qū)域的影響。常結合某一地區(qū)環(huán)境的變化,分析環(huán)境問題成因;結合題目提供的自然現象或過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與之相關地區(qū)內在的關聯(lián)性和演變過程的因果關系。

  (4)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在協(xié)調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時,必須考慮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征。在分析具體問題時要遵循“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確人類活動所牽的“一發(fā)”是哪一要素,進而逐步分析這“一發(fā)”的變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發(fā)生的變化,最終導致“全身”呈現出怎樣的變化。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人教版地理高一知識點03-17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03-28

高一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12-07

高一地理必考知識點總結08-07

高一地理的詳細知識點總結03-28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0-05

[精選]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10-06

高一地理人教版知識點總結12-27

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08-01

地理高一重要知識點總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