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 篇1
歷史,是值得被人類尊重的。歷史文化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有著許多幫助,沒有歷史哪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呢?
可能當我們把一位歷史名人傳播出去,贊揚他時,會說他給某國帶來多大幫助,但不知大家想過沒有:他一定是個好人嗎?如果有證明,那這一定是真的文化嗎?誰也不知道,因為那已經是過去的過去了,F在有許許多多的考古學家,都忙著考古,他們是怎樣證明一個人的好壞呢?憑古代的文字?不行,文字不一定是真的,就算是某個歷史文學家的詩中記載了詩人是個怎樣的'人,也不一定是準確的。所以我常常感到疑惑,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或讀到的有關歷史的作品,到底是想傳承歷史文化,還是摧毀它們?
舉個例子,歷史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人?難道編劇不能讓他與歷史上的曹操一樣嗎?在這部劇中的曹操和歷史上的曹操差別也太大了,難道就為了追求影視劇的收視效果可以不尊重歷史嗎?我很想問問編劇和導演:你知道嗎?如果這部劇被很多人看到的話,他們受到誤導會認為曹操就是一個陰險惡毒之人。傳播點正能量吧,不然這件事后人也會照做在你自己身上的,你好受嗎?
最近有許多人在網上爆料歷史上的焚書坑儒是項羽所為的,而歷史書上卻說的是秦始皇,我應該相信哪邊?這是在傳承歷史文化嗎?不,完全不是,我們應該把握其本質,如今很多做法不見得是在普及歷史。
對此,目前針對歷史的看法主要有兩個:一、加強對歷史的管理;二、從此不再解讀歷史。我個人更認同第一個看法。
歷史,讓我們好好尊重它吧,別再犯傻了,我們要好好傳承歷史傳統(tǒng)文化。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 篇2
當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墻,撫摸著那飽經歲月的岳陽樓,當我倚欄遠望,只見——“白銀盤里一青螺”。望著微波蕩漾洞庭湖,聞著香郁芬芳桃花香,我閉上了眼。忽然之間,一股甜味夾雜在水汽中撲面而來。以辣為主的湖南怎有這一絲甜的存在?確實,這里的人們連同我這游子都與辣同舞,為辣歡唱,就連每年最隆重的祭炎帝大典上,都總會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祭物——辣椒。我們似乎都忘了,人世間還有這樣一種神奇的味道——甜的存在。
順著甜味,我一路小跑。雙腳踩在布滿青苔的石磚上,淋濕的小巷被我濺起一朵又一朵的水花。就這樣,我找到了“它”。
“它”就是龍須糖。
做龍須糖的'老人獨自坐在汴河街里一條最幽靜的巷子里。見我跑來,他并不驚訝,而是微笑著讓我坐下,仿佛早已預料到我的來訪。他遞給我一塊龍須糖,說“吃吧,孩子,小心別噎著”。
我接過糖連忙道謝,放入了嘴里。還是原來的滋味,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我又憶起了那件往事。
我是家里唯一的孫輩,外公外婆一直特別疼我,想盡一切辦法來讓我吃好。有一次,我發(fā)高燒直說胡話,我的外婆心急如焚,為了能讓我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她跑了很多地方,買回一包龍須糖給我。沒想到,幾天沒胃口吃飯的我,一聞到龍須糖的香味,胃口大開,一口氣將一整包龍須糖吃得一干二凈,第二天身體也奇跡般的好轉起來。從此,我愛上了龍須糖。
隨父母來到江蘇后,我就再也沒有吃過龍須糖。即使回到老家岳陽,也沒有找到外婆當時給我買到過的龍須糖,我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中,想起了分別已久的外婆,一絲淚水掛在了眼角。這時,老人問我:“好吃嗎?”,我回過神來,強擠一絲微笑,說:“嗯,您的手藝,真不錯!”不料,老人聽了這句話后,神情落寞。他望著洞庭湖,深嘆一口氣,說:“唉,恐怕再過幾年,等我走了,就沒有這手工做的龍須糖嘍!這方圓幾十里就我一個人還在用這古老的方法來制作龍須糖,F在,我連一個學徒也沒收到,唉……,老人不再說話,他抬頭仰望著遠處那夕陽。
殘陽無力地落下,將最后一絲余輝灑在了老人身上。
現如今,很多民間的手工藝都漸漸被機器取代,人類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被淹沒在了鋼鐵洪流當中。也許,幾年或是幾十年以后,沒有人還會記得有龍須糖這種食物。但我不會忘記,那獨自坐在汴河古街最幽靜巷子里的老人和他制作的龍須糖。
夕陽西下,帶走了我的憂愁與悲傷。我仿佛又看見了那位老人正笑呵呵地遞給我一塊龍須糖。我們二人坐在那里,看著與今天同樣的場景……
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 篇3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語言,這其中還包括有聲的、無聲的語言,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它獨特的魅力,而我要說的這種獨特的語言叫——傳統(tǒng)藝術。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嶺南文化的發(fā)源地和興盛地。而廣州著名的旅游景點——嶺南印象園,是傳承和發(fā)揚嶺南文化的重要場所。
嶺南印象園里的建筑是典型的嶺南傳統(tǒng)風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墻,壯觀的蠔殼墻、精致的滿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處處散發(fā)著嶺南水鄉(xiāng)的韻味。整個景區(qū)匯集了你對嶺南古老家園所有的想像:小院、古街、祠堂、戲臺、比武臺、牌坊、老榕樹、大池塘,有回到那段歷史的感覺,給人一種濃濃的懷舊情懷。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皮影戲和大型原生態(tài)技藝表演“印象嶺南”。
嶺南印象園演出的是陸豐皮影戲,陸豐皮影戲是南路影戲唯一僅存的一支,是我國三大皮影系統(tǒng)之一的潮州影的唯一遺存。它的藝術傳統(tǒng)優(yōu)秀古樸、音樂唱腔甜美豐富,緊隨時代、銳意革新,將水墨畫、通花剪紙、單線平涂等各種民族繪畫形式,成功地運用于舞臺美術;影人、道具雕刻精致,色彩鮮艷,表演細膩生動,形象逼真。我們觀看的皮影戲叫《龜與鶴》,講述的是一只烏龜和一只鶴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但其劇情的曲折和幽默往往引得臺下的觀眾哄堂大笑。
而大型原生態(tài)技藝表演“印象嶺南”里囊括了舞獅舞龍、菠蘿雞鳴、賽龍奪錦、搶包山等傳統(tǒng)嶺南文化項目。雖然臺上的'演員們都是以無聲的形式在表演,但此時無聲勝有聲,他們用自己高超的技藝深深地讓觀眾折服,現場高潮迭起,觀眾們也是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頻頻迸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是他們讓我們從節(jié)目中感受到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語言豐富生活,演繹生命,傳承文化。今天的皮影戲和原生態(tài)技藝表演等傳統(tǒng)藝術就是對嶺南文化最好的傳承。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傳統(tǒng)藝術傳承的行列中,讓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經久不衰,讓更多人的人感受到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感受這無聲語言的魅力!
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 篇4
一門技藝不僅是對一個時代的探索,也是一種文化的標志,技藝承載了太多的文化責任,一門技藝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要經過多少歲月的淘洗,歷史的變革,時光的蹉跎,每看到這些古老的技藝,還在為人堅守,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對于歷史的敬意了吧。
剃頭俗稱“理發(fā)”,這一古老的技藝,相傳南北朝時期就有這樣的傳統(tǒng),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正式的學名,稱為削發(fā)而已,而后,這一行業(yè),逐漸走向成熟,我國的第一個理發(fā)店,清朝順治年間建成,從清朝開始,商業(yè)形式的理發(fā)開始出現。
進入21世紀之后,理發(fā)成為“美發(fā)”這一新的名詞之后,其行業(yè)逐漸壯大起來,危機也隨之開始出現,現代元素的過多侵入,開始失去了對理發(fā)行業(yè)最根本的'繼承。
現在的我們,只要花上一點錢,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剪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造型,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流行風,真正從根本上講,這也許是對于歷史的斷裂,技藝精神的磨滅。
我們村子里面,基本也都去大一點的美發(fā)店去了,而我,總是到我們這里一個快給別人剪了一輩子頭發(fā)的人手里理發(fā),有人認為,其技術水平差,沒有檔次,但我一直以為,他也許是少有人對于理發(fā)技藝的完整傳承了,這樣的一個師傅,從我記事開始,就從來都是在堅守這份職業(yè),哪怕現在形勢并不好,也并沒有放棄自己的職業(yè),當然,也有人勸過他,但他都是一笑而過。
在很多人的蔑視與異樣的眼光之中,依然風雨無阻地去堅守自己的職業(yè),幾十年來,理發(fā)的價格從來沒有變過,每次都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我想,在他的心中,這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這么簡單,這更是在堅守一份職業(yè)操守,傳承一份文化精髓。
什么是技藝的傳承,技藝的傳承,不僅僅需要過硬的技能,更需要的是,一份認真,敬業(yè),忠于職守的職業(yè)態(tài)度,傳承的不僅是技藝,傳承的更是一種精髓和文化。
【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相關文章:
中華傳統(tǒng)技藝傳承的作文08-14
介紹民間傳統(tǒng)技藝的作文07-06
傳承傳統(tǒng)作文07-29
傳承傳統(tǒng)作文(精)08-08
實用的傳承傳統(tǒng)作文09-15
傳承傳統(tǒng)作文【合集】03-19
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