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通用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chuàng)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chuàng)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并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典的寓言故事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 1
一天,一位大學生和一位教授一起去散步。教授對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們非常好,因此常常被稱為“學生們的朋友”。
散步途中,他們看到小路上放著一雙舊鞋。他們猜這鞋子是在附近田地勞作的某個窮人的,他也差不多該收工了。
學生扭頭對教授說:“我們來逗逗這個人吧:我們先把他的鞋藏起來,然后躲在那些灌木叢后,等著看他找不到鞋子的窘態(tài)吧。”
“我年輕的朋友,”教授答道,“我們永遠都不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損害窮人的`基礎上。既然你有錢,可以通過幫助窮人,讓自己得到更大的快樂。在每只鞋里各放一枚硬幣,然后我們躲起來,看看他對這個意外發(fā)現會有什么反應!
學生照教授的吩咐做了,隨后他們倆躲進附近的灌木叢里。
不久,那個窮人干完活,穿過田地來到他放外套和鞋子的小路上。他一邊穿外套,一邊把一只腳伸進鞋里。由于碰到了硬硬的東西,他彎下腰來想摸摸究竟是什么,結果發(fā)現了那枚硬幣。
他面露遲疑地凝視著那枚硬幣,然后翻過來,看了又看。接著,他看了看四周,可是連一個人影都沒有。
他把錢放進口袋,去穿另一只鞋。當他發(fā)現另一枚硬幣后,更是倍感驚異。
他大為感動,跪倒在地,仰望上蒼,感恩不止。他嘴里念及自己患病無助的妻子、食不果腹的孩子們,現在這些雪中送炭的慷慨救助將會使他們免于一死。
那名學生站在那里深受感動,眼中滿是淚水。“現在,”教授說道,“與你先前預謀的惡作劇相比,你難道沒有感到更快樂嗎?”
年輕人回答道:“您給我上了一堂終生難忘的課。我現在終于領悟到這句話的真諦:給予比接受更幸福!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 2
有一天,辛格和一個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口,他們看到一個躺在雪地上的人。
辛格想停下來幫助那個人,但他的同伴說:“如果我們帶上他這個累贅,我們就會丟掉自己的命!
但辛格不想丟下這個人,讓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當他的.旅伴跟他告別時,辛格把那個人抱起來,放在自己背上。他使盡力氣背著這個人往前走。
漸漸地,辛格的體溫使這個凍僵的身軀溫暖起來,那人活過來了。
過了不久,兩個人并肩前進。當他們趕上那個旅伴時,卻發(fā)現他死了——他是被凍死的。
在這個故事中,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給予了另一個人,使他保存了生命。
而他那無情的旅伴只顧自己,最后卻丟了性命。
智慧小語:對有利可圖的人才愿幫助,而毫無利益的人,寧死也不施以援手,這是不對的。不論是什么眾生,只要有需要,都應該幫忙。互助可以溫暖彼此,只顧自己,最終會讓自己成為孤家寡人,在無助中走到絕路。萬物存于世,不是因為隔絕而獨自殘存,而是因為互補而欣欣向榮。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 3
德諾十歲那年因為輸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們全都躲著他,只有大他四歲的艾迪依舊像從前一樣跟他玩耍。離德諾家的后院不遠,有一條通往大海的小河,河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訴德諾,把這些花草熬成湯,說不定能治好他的病。
德諾喝了艾迪煮的湯后身體并不見好轉,誰也不知道他還能活多久。艾迪的媽媽再也不讓艾迪去找德諾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這可怕的病毒,但這并不能阻止兩個孩子的友情。一個偶然的機會,艾迪在雜志上看見一則消息,說新奧爾良的費醫(yī)生找到了能治療艾滋病的植物,這讓他興奮不已。于是,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帶著德諾,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奧爾良的路。
他們是沿著那條小河出發(fā)的`。艾迪用木板和輪胎做了一只很結實的船。他們躺在小船上,聽著流水嘩嘩的聲響,看著滿眼閃爍的星星。艾迪告訴德諾,到了新奧爾良,找到費醫(yī)生,他就可以像別人一樣快樂生活了。
不知走了多遠的路,船破進水了,孩子們不得不改搭順路汽車。為了省錢,他們晚上就睡在隨身帶的帳篷里。德諾的咳嗽多起來,從家里帶的藥也快吃完了。這天夜里,德諾冷得直發(fā)顫,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艾迪,他夢見兩百億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個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來的路。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諾的手上:“以后睡覺,就抱著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們身上的錢差不多用完了,可離新奧爾良還有三天三夜的路。德諾的身體越來越弱,艾迪不得不放棄了計劃,帶著德諾又回到家鄉(xiāng)。不久,德諾就住進了醫(yī)院。艾迪依舊常常去病房看他。兩個好朋友在一起時病房里充滿了快樂。他們有時還會合伙玩裝死游戲嚇醫(yī)院的護士,看見護士們上當的樣子,兩個人都會忍不住大笑。
秋天的一個下午,德諾的媽媽上街去買東西了,艾迪在病房陪著德諾,夕陽照著德諾瘦弱蒼白的臉,艾迪問他想不想再玩裝死的游戲,德諾點點頭。然而這回,德諾卻沒有在醫(yī)生為他摸脈時忽然睜眼笑起來,他真的死了。
那天,艾迪陪著德諾的媽媽回家。兩人一路無語,直到分手的時候,艾迪才抽泣著說:“我很難過,沒能為德諾找到治病的藥。”
德諾的媽媽淚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緊緊地摟著艾迪,“德諾一生最大的病其實是孤獨,而你給了他快樂,給了他友情,他一直為有你這個朋友而滿足……”
三天后,德諾靜靜地躺在了長滿青草的地下,雙手抱著艾迪穿過的那只球鞋。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 4
有一個天使時常到凡間幫助人。
一天,天使遇到一個農夫,農夫的樣子非?鄲,他向天使訴苦:“我家的水牛剛死了,沒它幫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業(yè)呢?”于是,天使賜他一只健壯的水牛,農夫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天,天使遇到一個旅人,他向天使訴說:“我的錢被騙光了,沒路費回鄉(xiāng)!庇谑,天使給他足夠的路費,旅人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過了幾天,天使又遇到一個作家。作家年青英俊,有才華且富有,他的妻子貌美而溫柔,但他卻對天使說他不快樂,要天使給他幸福。天使想了想,說:“我明白該做什么了!比缓,他把作家所擁有的都拿走了:他拿走作家的才華,毀去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
一個月后,天使回到作家的身邊,把他從前的一切還給他。過了一段時間,當天使再去看作家的時候,作家和妻子一起快樂地生活著,天使再次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 5
有一個很自私的人,自私到連一粒米都舍不得給予他人,于是人們都叫他吝嗇鬼。
一天。
佛祖經過他住的地方,得知此事,便決定登門點化他。
佛祖耐心地給他講了“舍便是得”的道理。
在聆聽了佛祖的教誨后,他也似有所悟。
這時,門外來了一個乞丐,于是佛祖便叫他前去施舍。他捧著一碗飯來到門前,可在給予的那一刻,他說什么也不肯松開自己的手。
試了幾次,都無濟于事。
他只好沮喪地回到佛祖面前,“我本想給他,可我就是松不開自己的.手!
佛祖略加思索,從懷里拿出一粒種子,放在他的左手里!澳惆延沂窒氤墒莿e人,把左手想成是自己,F在你把這粒種子放在你的右手中!
他疑惑地看了看佛祖,一想到把東西給別人,他又開始有些舍不得了?蛇^了一會兒。他又笑了,因為他猛然意識到。把左手的種子交到右手,那不也是自己的手嗎,并沒有因此失去什么。如此一想,便輕松地把那粒種子放在了自己的右手中。剎那間,他右手中的那粒種子竟奇跡般地長出了葉,開成了一朵美麗的花。
面對那朵美麗的花,那個自私的人忽然有所醒悟:原來給予很簡單,就像把左手的東西交給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原來奉獻如此美妙,就是在心里種下美德的種子,為自己開一朵美麗的花。給予很簡單,就像把左手的東西交給右手。是很令人幸福的事情。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 6
一百多年前的一個下午,在英國一個鄉(xiāng)村的田野,一位貧困的鄉(xiāng)下人在田里耕作,聽見一個少年救命的呼喊聲,一個少年落水了,在這危險時刻,鄉(xiāng)下人奮不顧身,把孩子教了上來。事后知道這個孩子是貴族世家的兒子。貴族帶禮物親自登門致謝,鄉(xiāng)下人卻拒絕了。
故事并沒有結束。那位貴族因為敬佩鄉(xiāng)下人的高尚,感念他的.恩德,于是,他決定把鄉(xiāng)下人的兒子送到倫敦去接受高等教育,來回報這世間珍貴的情操。鄉(xiāng)下人接受了這份給予。鄉(xiāng)下人是快樂的,因為他的兒子圓了自己的夢想;貴族也是快樂的,他給予恩人一個夢想。
鄉(xiāng)下人的兒子后來從倫敦圣瑪麗醫(yī)學院畢業(yè)了,他后來被英國皇家授勛封爵、榮獲諾貝爾1945年醫(yī)學獎。他就是著名的亞歷山大弗萊明,青霉素的發(fā)明者。那貴族的兒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倫敦患嚴重的肺炎,他也得益于青霉素的發(fā)明,從而治愈。他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
這就是給予的力量。誰也說不清一個人究竟什么時候需要幫助,可是在你跌倒在地的時候,你會感恩拉你一把的那雙或許并不漂亮的手;當你因為工作生話的不如意而痛苦不已的時候,你會感恩給你的那句并不值錢的問候;當你因為疾病躺在病床上的時候,你會感恩那些無私的默默的陪伴。這也是別人的給予,一種毫無私利的給予,也是人世間最美的真情。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 7
一個猶太人的孤兒院遭到了飛機的襲擊,一顆炸彈扔進了這個孤兒院,幾個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員被當場炸死,還有幾個孩子受了傷。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傷得很重,傷口在不停地流血!
然而感到慶幸的是,沒過多久,一個外國援助醫(yī)療小組來到了這里,小組只有兩個人,一個女醫(yī)生,一個女護士。
女醫(yī)生馬上對這個小女孩進行搶救,但在救援的過程中出了一點麻煩,因為小女孩失血過多,需要輸血,但是她們帶來的不多的醫(yī)療用品中沒有可供使用的血漿。于是,醫(yī)生把注意力放在了在場的人的身上,她給所有的人驗了血,終于發(fā)現有幾個孩子的血型和這個小女孩是一樣的。可是,又出現了一個麻煩,那就是這個醫(yī)生和護士不懂本地區(qū)的語言,而在場的孤兒院的工作人員和孩子們只聽得懂母語。
無奈之下,女醫(yī)生只好用自己會的母語加上一大堆的手勢告訴那幾個孩子,“你們的.朋友傷得很重,她流了很多血,需要血,而你們的血型與她的吻合,你們愿意給她獻血嗎?”孩子們呆呆地站在那兒,好像明白了她的意思,但眼里卻藏著一絲恐懼!
他們沒有人吭聲,沒有人舉手表示自己愿意獻血!女醫(yī)生一下子愣在那兒,沒了主意,為什么他們不肯獻血來救自己的朋友呢?難道這些孩子沒有聽懂我的話嗎?
忽然,一個男孩子慢慢地舉起了他的小手,但是剛剛舉到一半卻又放下了,好一會兒又舉了起來,再也沒有放下了!
醫(yī)生很高興,馬上把小男孩帶到里屋,讓他躺在床上。小男孩僵直著躺在床上,看著自己細小的胳膊被針慢慢地插入,看著自己的血液一點點的被抽走!()眼淚忍不住就順著臉頰流了下來。見此情形,女醫(yī)生慌了,忙問他是不是感到很疼,他搖了搖頭,但眼淚還是一個勁地往下流。醫(yī)生開始感到手足無措,因為她總覺得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對,但是問題出在哪里呢?
關鍵時候,一個地方的護士趕到了這個孤兒院。女醫(yī)生把情況告訴了地方護士。地方的護士忙來到男孩子身邊,俯下身子和男孩子交談了一下,不久后,男孩子競破涕為笑。
原來,那些孩子都誤解了女醫(yī)生的話,以為要救那個小女孩就必須抽光身上的血。因為想到過不了多久自己就會死,所以小男孩才哭了出來!醫(yī)生終于明白為什么剛才沒有人自愿出來獻血了!但她還是有一點搞不懂,“既然以為獻過血后就要死了,為什么他還愿意出來獻血呢?”醫(yī)生問那個地方護士。
于是護士用母語問了一下小男孩,小男孩沒有絲毫猶豫,回答得很干脆:因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就這一句簡單的回答,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給予是幸福的作文05-10
不要錯過幸福的哲理故事01-09
【精選】給予是幸福的作文3篇04-04
給予是一種幸福作文10-12
關于給予是幸福的作文六篇05-20
給予是幸福的作文合集五篇09-26
哲理的故事及哲理03-22
經典哲理故事02-21
成長就會更幸福作文(精選20篇)01-08
讀書,讓生活更幸福作文(精選27篇)09-28